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民路变了,新民路又没怎么变。

600米长的它,从东到西,串起了四平路、金川门外街、大桥南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新民路,美食一条街的担当。

后来,拆的拆,搬的搬,新的小区向上生长,整条街的烟火气明显少了几分。

热闹的夜市与沸腾的人气,在老下关土著记忆里存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新卤菜的干切牛肉,麻辣鲜香。隔壁不远的谢记肥肠,公认居家下酒菜。京可酸菜鱼,下关人吃了一盆又一盆。

新民路有N种老味道。它也可以是孜然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俊峰的酿皮店,店名叫朱胖子炒酿皮。但37岁的他,人其实不胖。

20多年前,父母在南京新民路摆摊炒酿皮时,朱俊峰还在老家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年,南京大街小巷炒酿皮风靡。

在新民路浪荡过青春的人,味觉记忆必然少不了孜然味浓郁的红色酿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9中的老学子们,对此拥有绝对发言权。

老朱家的酿皮摊,在新民路夜市摆过。后来搬到财经大学附近。前几年又回到新民路旁边的深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么搬,一直围绕着新民路兜兜转转。

炭火升腾,孜然味撩人。39中的老学子们,嗅着孜然味就能精准定位。

有的人,从学生年代一直吃到拖家带口重返新民路重温老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高粱产地甘肃。制作红色酿皮,是最辛苦的一道工序。

大灶烧上开水,红高粱粉摊平倒入模具,然后在高温的开水里快速搅动。即便冬天穿着短袖干活,也汗如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酿皮一张张做好,再手工切条。每天光这道工序,就要忙上好几个钟头。

三四年前,朱俊峰父母年龄大了,熬不住日复一复繁重的体力活,不得已才放弃。

退居幕后,能给儿子朱俊峰做的,就是调配炒酿皮用的卤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皮、茴香、花椒、等十几种调料一起,熬煮两个小时。

5升的桶,每天大概要熬上四桶。配方属于老朱夫妻的独家秘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炒酿皮用的羊肉、鸡蛋,都是提前备好的。

羊肉碎孜然包裹,肉眼可见的腌制入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炭火加持,颠锅不停。

只要朱俊峰在后厨炒酿皮,整个店都是挥之不去的孜然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不需要搞清楚红酿皮到底传承自哪里。

直觉神奇的是,每家酿皮店配料都出奇的相似。永远百搭:芹菜粒、豆芽、平菇、火腿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炒出来的酿皮,镬气十足,分量也是真·实在。

经过颠锅翻炒与卤水熬煮,酿皮自带丰盈的汁水。

一口下去,孜然味上头带感,是青春记忆里的味道没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迷恋过红酿皮的人,与走在新民路上的人,都在老去。

原本是看着父母摆摊炒酿皮,如今看店掌勺的朱俊峰,人已奔四。

光阴改变新民路。但,又能在一些熟悉的老味道里,时光倒流。

摄影 / 达文西

商务 / 王旭丽 (微信号:H13337716453)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