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中国芯片脖子的不是美国人,而是中国人!”这句话出自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口,他在2020年11月接待C9高校校长一行时说出了这样的惊人之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任正非会说出这样的话呢?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如果你对芯片领域稍有了解,就能发现全球芯片公司的CEO或创始人基本都是华人。
如:GPU领导者英伟达创始人为美籍华人黄仁勋、代工巨头台积电创始人为美籍华人张忠谋、AMD CEO为美籍华人苏姿丰等等。
这些华人大佬都是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公司都是全球芯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技术和产品都影响着全球芯片产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这些华人大佬却没有在中国创业,而是在美国、台湾等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他们的公司也很少向中国出售先进的芯片,甚至在美国的制裁下,断供了中国的重要客户,比如华为。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芯片人才,却没有一家真正能够与国际竞争的芯片公司。
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多次起伏和挫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自主研发芯片的道路,1965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
1970年代,中国开始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芯片技术和设备,这虽然加快了芯片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芯片进口的依赖。
1980年代,中国遭遇了美国的“巴统禁令”,无法购买美国的先进芯片技术和设备,这促使中国加大了自主研发的力度,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熊猫系统、光刻机等。
1990年代,中国又遭遇了美国的“科技封锁”,无法获得美国的高端芯片产品,这迫使中国加大了自主创新的投入,培养了一批芯片人才,比如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等。
2000年代,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芯片产业建设,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了一批海归人才和外资企业,形成了一些芯片产业集群,比如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深圳龙岗等。
2010年代,中国进入了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期,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芯片企业和产品,比如紫光展锐、长江存储、紫光国微等。
2020年代,中国面临了美国的“全面围堵”,无法获取美国的关键芯片技术和设备,也无法使用美国的核心芯片产品,导致了前所未有的芯片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芯片产业链来看,中国在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等环节都有一定的参与度,但在芯片材料、芯片设备、芯片EDA等环节却非常薄弱。
从芯片市场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每年的芯片消费额超过3000亿美元,但是芯片的产值却只有2000亿美元左右,并且其中大部分是低端的芯片产品,高端的芯片产品仍然需要进口。
从芯片技术来看,中国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比如华为海思的5G基带芯片、紫光展锐的移动处理器芯片、长江存储的闪存芯片等,但在一些关键领域仍然落后于国际水平,比如CPU、GPU、FPGA、AI等。
从芯片人才来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芯片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并没有在中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是在美国、台湾等地为他国服务,而中国本土的芯片人才培养和引进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总之,中国芯片产业只有加快自主创新和突破瓶颈,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
面对美国的全面围堵,中国芯片产业是否还有未来和希望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实现芯片产业的崛起呢?
增加芯片产业的投入和支持。保证芯片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加大对芯片产业的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芯片产业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强芯片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突破瓶颈。加强对芯片产业的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重点攻克芯片材料、设备、EDA等关键领域的技术难题,提升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优化芯片产业的结构和布局。完善芯片产业体系。优化芯片产业的结构和布局,促进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测试等环节的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芯片企业和产品,提高芯片产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拓展芯片产业的合作和开放。实现芯片产业的共赢和发展。拓展芯片产业的合作和开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芯片产业合作关系,推动芯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总之,中国芯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相对的,只要我们不放弃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和强大。
这就是任正非说出那句话的真正含义:卡中国芯片脖子的不是美国人,而是中国人!
他不是在自责,也不是在指责,而是在激励!
他希望我们能够认清形势,发奋图强,实现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和世界领先!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芯片产业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