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脱掉,迅速脱掉。”

人们没想到,这段5月10日发生在上海街头的“卖崽青蛙被制服人员‘剥皮’”的短视频会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两天后,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在一档节目中公开回应:“卖崽青蛙”属于擅自兜售物品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对行人、对环境也是种干扰,但对此举会审慎监管、柔性执法。

视频中身着制服的究竟是谁?当事人是否受到实际处罚?真实的“卖崽青蛙”状况究竟如何?连日来,红星新闻记者在上海街头进行了观察。

卖崽青蛙被“剥皮”

事发地街办:没有处罚,只是劝离

最初的视频是这样呈现的:5月10日,在街道上,多位着身着制服的人员对一只“卖崽青蛙”说着“天天在这里,像什么样子”,并让“卖崽青蛙”脱下青蛙服。

根据视频信息,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事发地上海汉口路、浙江中路交叉口,这里离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南部数百米距离,人流如织。一家商户的工作人员还记得视频中的“卖崽蛙”:“这个人来了不到一个月,基本上每天都来,从下午三四点到晚上,就在路口这一带。”据该工作人员回忆,确实有人批评卖崽青蛙,但并没有处罚,“那天之后,这个人就没有来了。”

红星新闻记者以市民身份向12345热线反馈,后收到自称城管的工作人员回电答复,称已查询5月10日视频,并未有城管在事发地对“卖崽青蛙”执法,“属于街道第三方在管理。”

事发地所属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办工作人员答复记者,并未对该“卖崽青蛙”进行处罚,仅是劝离,街道方面对“卖崽青蛙”的管理办法参照城管部门。

按照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5月12日在《民生一网通》节目中的回应,“卖崽青蛙”属于擅自兜售物品,不符合法律规定,一般提倡采取教育、约谈警告的办法解决,如果前期整改、没有造成很坏的后果,基本提倡免于处罚。

南京路步行街一带的多家商户人员都向记者提起偶遇“卖崽青蛙”的经历,有的出现在夜市,有的出现在步行街。一位商户总结:“偶尔会出现,但是不会固定,你要遇到他们,得碰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着青蛙玩偶服的陶女士

管理的“分界线”

卖崽青蛙:碰到管理人员就折返

穿上青蛙玩偶服,一根晾衣杆串起一串青蛙气球,走上街头便成了“卖崽青蛙”。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多个城市街头都有这样的“卖崽青蛙”,他们不只卖气球,还会向路人敬礼、挥手——这些互动被许多网友记录,并发布在视频平台。

陶女士和网友“贾大壮”都是上海的“卖崽青蛙”。

第一次出门摆摊,陶女士就发现了管理的“分界线”。她选择在傍晚去离家最近的商场,这里不是城市核心地带,人流多是附近的居民。青蛙服笨重,她把服装带到了商场门口再更换,但无法独自拉上后背的拉链,还是商场的保安走来,帮助了她。也是在拉拉链时,保安告诉了她“工作范围”。

商场门口有一片广场,最外端有一排石墩子。陶女士记得,保安告诉她,石墩子以内,是商场的管理范围,但只要她踏出石墩子一步,保安就“管不到”她。整个夜晚,陶女士都在石墩子以外的范围散步、兜售,卖出了三四个青蛙气球。

而后,陶女士把这套办法“复制”到其他路口,包括一个地铁站。地铁站外是一片露天美食街,属于商场范围。她便走在美食街边缘的绿化带外兜售。一圈下来,她发现:“如果我走进绿化带范围里,就会出现保安,默默地跟着我。我猜测是因为没有停留兜售,所以保安并没有来阻止我。只要我走到绿化带标记的范围外,保安就会停下来,不再跟着我了。”

“贾大壮”则和甜爱路一带的管理人员混成了“脸熟”。今年2月,“贾大壮”和朋友第一次出摊就在甜爱路。甜爱路在网上被称为“上海最浪漫的路”,一条笔直的小巷内,到处是情侣在路边写下的誓言。穿着青蛙玩偶服的“贾大壮”进入甜爱路不久,便遇到了穿着制服的管理人员。她回忆,管理人员主要是“劝退”她,让她离开甜爱路,“路口的马路对面就不是管辖范围”。不过等过了马路,又有管理人员再次劝退“贾大壮”,让她进入甜爱路,离开自己的管辖范围。

“但并没有处罚。”“贾大壮”说,“因为管理人员也会巡逻,并不固定在一点。所以那一天我就在马路对面来回穿梭,也不怎么停留,如果碰到管理人员,就折返。”

2月14日情人节那天,目标顾客是情侣的“贾大壮”,与其他卖花的摆摊人员商议,一同在甜爱路一带摆摊。她记得,情人节当天规划了摆摊范围,这次他们可以在甜爱路外摆摊,只是不能进入甜爱路。于是,摊主们聚在甜爱路马路对面。

当天,穿着青蛙玩偶服的“贾大壮”曾有一次穿越马路,来到甜爱路入口与路人互动。她记得,有管理人员劝离她:“回到你的工作岗位上去。”她便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着青蛙玩偶服的“贾大壮”

摆摊面临的尴尬

曾被带到派出所做过笔录

陶女士有一次在环球港的“逃跑经历”。

那天,陶女士所知道的环球港摆摊人共三位:一位是骑着三轮车的大爷,把车停在了机动车道上;一位是用桶装着花,坐着兜售的女士;还有一位便是站着吆喝的自己。

一开始,陶女士看到穿着市容管理绿背心的人员出现。管理人员骑着电瓶车,把车停在花摊面前与卖花女生交谈。陶女士看到女生开始收拾自己的摊位,她再一转头,发现推着三轮车摆摊的大爷已经连人带车“消失”了。

陶女士没等管理人员和自己沟通,便把青蛙头套摘下、套在手上,骑上自己的电动车离开。“我身上还穿着青蛙的玩偶服,年轻人都认得出我是‘卖崽青蛙’。”陶女士回忆,“在十字路口等候时,有一群年轻人看到我就开始笑,我向他们敬礼,他们又笑了。我听到他们说,在上海还从来没有看见过卖崽青蛙。”

“贾大壮”去过南京路步行街,也是在摆摊第一天,她和朋友觉得销售量不够高,决定更换场地,坐地铁去往人民广场。“下了地铁后,我们穿着青蛙服一直走,才刚走上南京路步行街,就被一群游客围观了。管理人员也发现了我们。”

“贾大壮”记得,管理人员先是带着她们走到道路一侧,远离围观人群,而后询问她们能否脱下玩偶服。“贾大壮”当时考虑到街道行人多,拒绝了。接着,管理人员带着她们去往派出所。“贾大壮”告诉记者,当时派出所内接待她们的警务人员有些惊讶,询问管理人员“有什么事情吗”。

经过沟通后,“贾大壮”和朋友都在派出所做了笔录,主要内容是为什么来到南京路步行街等。笔录完成后,她们只是被告知“不能在步行街一带摆摊”,便离开了,并未有没收、处罚等情况。“贾大壮”向红星新闻记者出示了当天和朋友的聊天记录,以及一张在派出所内的照片。

“贾大壮”在网上记录了这次经历,并“友情提醒”其他网友:“摆摊需谨慎,莫上步行街、外滩、人民公园。”此后,“贾大壮”自己再也没有穿着青蛙服去往南京路步行街。

下班后的副业

投资较小回本较快

陶女士每个月的工资在4000元上下,这让她开始计划做副业,而卖崽青蛙因为不用露脸成为了首选。

“我比较社交恐惧,穿上玩偶服会好很多。”在兜售玩具过程中,她最担心的就是被要求脱下玩偶服,“因为我工作中会和很多人打交道,一想到万一摘下玩偶服,碰到熟人,我就觉得好可怕。”

陶女士和“贾大壮”都是在下班后出街兜售,先回家,再带上装备出门,一般出街时间有四五个小时。每套青蛙玩偶服售价两三百元,内置电风扇,用以充气和散热。一个小青蛙气球的成本则在4元左右。

陶女士喜欢先在家给气球打气,再串在晒衣杆上带出门,每次兜售5个左右,偶尔和鲜花一起售卖。在出街5次、售卖了近20个气球后,她已经“回本”,开始赚钱了。“贾大壮”则会带着气球和杆子出门,卖完一批气球,再当街打气串上新的气球。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下来,她能售卖20个气球,出摊三次,开始盈利。现在,她很少再出摊,“天气太热了,穿上玩偶服会很闷。而且回本后,动力不大。”

顾客大多是年轻的父母和孩子。“穿着玩偶服,每次走路前,我都得先环顾四周,确认身边没有小朋友,避免踩到他们。”陶女士说,“一个气球15元。如果父母比较年轻,可能在网上看到过卖崽青蛙,会买得比较爽快。”

网络上,对城市管理卖崽青蛙的看法并不单一。有声音觉得,“蛙蛙”被“剥皮”和驱离让人心疼,但也应遵守城市管理规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执法角度来讲,相关部门并没有用特别强制粗暴的方式执法,而是以劝服、协商的方式来引导,这种柔性执法的方式值得鼓励。

“贾大壮”告诉记者,她愿意配合城市管理措施,也希望“在不影响市容的情况下,可以柔性管理卖崽青蛙。”

在“贾大壮”看来,卖崽青蛙的精髓就在于互动。她最喜欢穿着青蛙服装,向每个路人挥手打招呼,“很多人都会很开心地挥手。也有人停下来问,能不能合影?”

有一次在公交车站牌前兜售气球时,“贾大壮”还曾向刚好靠站的公交车司机打招呼。她记得,当时公交车司机也笑着向她挥了挥手。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陈馨懿 记者 杨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