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轶事
武昌起义后, 前线的段祺瑞给摄政王写信报告当前的军事情况。 结尾署名处居然是 “总统段祺瑞”几个字样。 当时大清还没有灭亡。 段祺瑞这么快就把心里话写出来了,不怕被灭族吗?
其实在清朝,总统是个高级武官的职位。和后来的大总统完全不是一回事。 清·王闿运《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杨公署湖北提督官,位尊,奏为水师总统,以公协理”。 这里的总统仅仅是个总负责人的意思。
北洋新军当时编了6个镇,就是所谓的北洋六镇。 “镇”相当于后来的“师”。 镇的长官叫“统制”,相当于后来师长。
武昌起义后, 清廷为了便于指挥,把北洋新军组建为为三个军,军的长官叫“总统”。 第一军由荫昌任“总统”,出击武昌前线。 第二军由冯国璋任“总统”,准备支援;第三军由宗室载涛任“总统”,镇守京城。
但是荫昌连连战败,段祺瑞接任“第一军总统”。 于是有了上文的“总统段祺瑞”
而当时,又普遍把外国共和制的元首翻译为总统。
当时李鸿章差点成为中国第一任总统。
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独自逃命,失去一切联系。 当时东南几个督抚准备要是清廷就此覆灭,就实行共和制,推举李鸿章为中国总统。 但是后来北方局势恢复。 此事不聊了之。
到了武昌起义后, 各地代表聚集南京。讨论政体的时候,为了和当时的总统区分,新的国家元首被叫做“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正式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这个职位被袁世凯继承。然后就在北洋军阀间流转。 直到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把国家元首改为国民政府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国民党行宪,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之前的总统一职,也无所谓区分。 于是就把国家元首定义为总统。 蒋介石成为第一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