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各个领域都有更加高的创新要求。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特别是对投资控制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更加凸显,必须通过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核心环节,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项目的立项到项目的完成,都离不开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关乎参建各方的经济效益,也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所以,在实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规制健全的工程造价管理策略,积极主动剖析造价管理中呈现的问题,利用“PDCA循环”的理念,提出优化策略,确保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观念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水准获得显著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方式呈现单一性。

首先,匮乏全程动态化的管理认知。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公司所实施的工程造价管理均在施工阶段,且存在短暂性、静态性等状况,缺乏全程动态化管理的理念和思路。诸如,大部分公司主要关注事后的工程造价管理,等到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呈现出一定现实问题后才开始反馈和处理,这样势必会造成很难挽回的局面,即使通过应急处理,势必会增加建设成本,并且滞后性十分严重,很难适应建筑业将来的发展需求。

其次,不重视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虽然工程造价管理是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但是最有效的、最能优化成本的阶段在于设计阶段。目前大部分公司不会利用类似项目的指标去分析项目成本,也并未找专业的优化公司对项目成本进行优化,这样就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不受控,导致超过目标成本。

再次,实施过程中的造价管理混乱。招标阶段的图纸存在矛盾、表述不清,招标工程量清单存在缺漏项、项目特征描述不全等问题,施工过程中签证、变更频发,不能有效地控制变更、签证的发生,未真正做到施工方案、变更、签证的多方案对比及项目实施前的造价分析,现场认质核价的材料价格虚高等问题,导致工程造价的失控,也对后期的结算审计留下一定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的素养有待提升

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建设工程相关培训工作的全面推进,从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数量在逐步增加。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的素养能力普遍不高,很难适宜建筑业的持续发展[1]。当今,建设工程类的培训机构众多,为建筑行业的各类公司培养了诸多的从业人员,但是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且很多从业人员是转行到建筑领域的,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成果质量因缺少现场实战经验和造价经验的积累等,对在实际工作中所碰到的困难及遗留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这样则不利于组织协调及造价管控,从而使建设工程结算价往往高出合同价甚至概算价。

2 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提升对造价管理工作的关注度

为了有效杜绝上述状况,建设单位应全面重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积极应对现阶段高质量、高速发展的建设项目,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唯有如此方能高效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与工作质量。管理者也需要强化对造价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对现场的资源实施科学分配和安排,全面发挥每项资源的核心效用,保证在符合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进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2.2 强化专业化工程造价管理队伍的建设

工程造价者是直接制约着建设工程造价的核心因素,公司应该强化造价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首先,应该聘用具有实战经验并持有相关证书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工程造价管理队伍中来,加强技术保障,全面落实评估考核工作,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固性,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注入新鲜活力。其次,从内部培养和挖掘造价人才,将肯干和有责任心的人员提升到更加重要的管理岗位中,这样更有利于人员的梯队建设和经验积累。再次,需要全面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者阶段化培训工作,现阶段的培训可采用具有趣味性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比如:网络培训、线下沙龙等,但需按时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行业动态,同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讲解,随时革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准。最后,还应该健全工程造价人员的管理考评体系,只有通过考评体系才能体现其真正具备相应技能。

2.3 强化对建设工程造价决策阶段的控制

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造价决策是否合理对后期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会形成深远的影响,所以务必要强化工程造价决策的控制。建设单位需要全面关注工程造价决策的有关工作,在项目正式实施前,可组织设计、造价管理人员、公司领导层等结合已办完结算或正在实施的类似项目的情况和现阶段的市场及材料价格走向等进行全面的造价分析,对即将开展的项目进行精准的经济预估,并且在此基础上决策是否可以实施该项目,如可以实施则制定出可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开展的具体措施[2]。

2.4 强化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高效落实各项工程造价举措,较好的控制工程造价,通常会采用一系列的管控措施。诸如,在施工前,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进行多方案的经济比选,通过科学的方法评判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与科学性,这也是工程造价良性循环的核心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签证、变更的发生做到事先控制管理,明确发生的理由是否合理,实施前做到多方案经济性的测算分析,并做到实施前、中、后的资料收集,特别是实施后的总结分析,把相关经验运用到后续的过程管控中。并将事后审计提前到过程中进行审计,事中审计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每个因素之间的审计与控制,以随时了解工程造价的实时数据,随时对项目中的问题及流程加以归总,特别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优化,进而全面提高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3],从而形成动态的成本管控台账,把工程造价变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 强化建设工程造价的监督及控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所以工程造价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呈现出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对此则应逐步强化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监督,强化建筑业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评分及限制条款的相关制度。建设工程造价的监督管理者,可凭借市场动态变化,对工程造价在各阶段可能碰到的问题加以剖析及推理,进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处理方案。假如在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便可通过预先制定的处理方案,有效地降低实际工程造价和预算造价间的差距[5]。另外,若实施过程中部分和预估的预算造价项目存在偏差时,就应该按照合同及法规、文件的相应标准,对差异进行剖析,对导致的原因、处理的意见等加以说明,并及时进行复盘,运用“PDCA循环”的模式进行总结,积累相应经验,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结语

总之,在建筑领域发展过程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动效用。所以,为了提高建设工程经济效益及过程造价的管理水准,需要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通过各种高效的手段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确保工程质量及如期完工的前提下,严控建设工程中的每个经济环节,在现阶段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提高建设单位及造价管控人员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