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

在漫漫历史中,西方一直极为崇拜东方文化,当初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说这里是遍布黄金和丝绸的地方,令无数西方人为之向往。后来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出一条前往中国的航线,只不过哥伦布没找到中国,反而发现了新大陆,而还处于蛮荒状态的新大陆,使得哥伦布完全不敢相信这里是中国,所以认为这里是印度,所以新大陆上的土著,直到如今也被称之为印第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东方与西方

如今的西方媒体,出于种种目的,竭尽所能的污蔑中国,仿佛有什么大仇一样。正是因为西方不断的抹黑,使得我们不少自己人,都相信了西方那一套所谓的理论,思维全面倒向了西方。但这批人不知道的是,在漫长的历史中,西方一直无比崇拜东方文化,就比如古希腊眼中的中国,宛如“天神”一般,如果我们看了古希腊描绘中国的文字,恐怕自己都要脸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中国与西方何时形成了交流体系,至今并没有明确记载。西方著名的《荷马史诗》中,就第一次记载了丝绸,而这本书写成的时间是在公元前8世纪,也就是说,在两千多年前,西方就与中国达成了初步联系。那么两者之间是如何交流的?毕竟两者之间的距离何止万里,根据专家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达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漫漫丝绸之路

早在先秦时期,丝绸之路就已经盛行了,从西方称呼我们为China就可以看出。按照我们的读音是“迁那”,其实按照西方的读法,应该是“秦那”,这正是因为西方通过丝绸之路得知,东方有一个国家叫做秦国,所以“秦”这个读法一直延续至今。从这个称呼就可以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东西方就有了交流,因为秦国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东方文明的伟大,以及遥远的地域,西方对东方产生了很多误解。最早详细记载东方的文献,是公元前六世纪写成的《阿里马斯比亚》。有一位叫做阿里马斯比亚的古希腊诗人,他曾经向东方旅行过,最远曾经达到阿尔泰山,后来他就将途中见闻写成了文字。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在大漠的另一方,生活着一个富饶幸福的民族,他们强大且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西方对东方的看法

这样的见闻使得阿里马斯比亚无比沉醉,心中生出想要前往东方一探究竟的心,但由于漫长的距离,他放弃了,之后就回到了古希腊。而在他的文字中,将东方称之为“希伯尔波利安人”,意味居住在北风以外的人。可能大家不太明白这是个什么意思,其实意思很简单,这个地方的人不受寒冷困扰。后来随着古希腊文明的发展,他们开始崇拜太阳神,而东方的“希伯尔波利安人”,就是太阳神宠爱的民族,因为那里非常温暖。也就是说,在古希腊的眼中,东方就仿佛“神的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接来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希罗多德在《历史》中,留下了这样的文字:东方是文化与智慧的摇篮。而且在此书的第4卷中,同样沿用了“北风以外”的说法,认为这是一片神宠爱的土地。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推行,古希腊人无比喜爱丝绸,于是将中国与丝绸的形象联系在了一起,由此还取了一个新的名字——“赛里斯”。公元前1世纪,罗马地理学家梅拉书写成的《地方志》指出,赛里斯人居住在遥远的东方,是一个充满正义的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一世纪左右,随着大汉王朝经略西域,丝绸之路再次打通,西方终于有了到东方的机会,那时很多的罗马商人,怀抱着发财的梦想,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然而当罗马商人亲身来到中国后,依旧保持了神化中国的做法,于是很多没到过中国的古罗马学者认为,“赛里斯人”可以达到两百岁,身高能达到2米5,红发碧眼,声音如洪雷。

结语:

后来到了公元13世纪,随着《马可波罗游记》的问世,一个真实的东方,才展现在了西方面前,而在此前的两千年,东方在西方眼里一直美不胜收,一直被神化,这就是西方的“国外月亮比国内圆”。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文明,只不过在近现代,逐渐落后于西方,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让中国回到古时候的地位,所以大家要努力,争取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到来。

参考资料:

《与诸子登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