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自发性脑出血(ICH)是最严重的脑卒中类型,可导致三分之二的患者死亡或致残。脑出血在高收入国家中约占卒中的10%-20%,但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其发生率要高得多,造成严重的个人、社会和经济负担。
INTERACT3研究是一项关于急性脑出血后实施包含强化降压在内的组合性管理方案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由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Craig Anderson教授团队和华西医院游潮教授团队共同牵头完成。该研究结果近日于德国慕尼黑举办的第九届欧洲卒中大会(ESOC)上重磅发布,游潮教授率刘翼、马潞、蒋艳、吴波、胡鑫、李蹊一行七人赴现场,并受邀做了大会报告。这项研究结果对脑出血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引发全场4千余名参会代表热烈掌声。会后医脉通有幸邀请到游潮教授团队进行采访,专家们就INTERACT3研究及其背后的研究历程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精彩讲述。

图. 游潮教授团队:马潞、刘翼、李蹊、游潮、蒋艳、吴波、胡鑫(从左至右)
一、2023年5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第9届欧洲卒中大会上,针对ICH的INTERACT3研究重磅发布,能否请您介绍下这项研究的背景或初衷?
游潮教授: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手术技巧和临床研究至关重要:1994年我从美国回来后,通过对近半年手术情况的统计,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成活率非常低,即使接受积极的手术治疗,其术后成活率也仍较低且预后不佳。因此,我带领团队医生学习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并向其介绍如何尽可能减少损伤和完全清除血栓等操作技巧。在此后半年中,患者术后成活率显著提高,预后情况也明显改善,甚至有些人能重返工作岗位。
其次,我们一直专注于高血压脑出血领域的研究和团队建设:1998年,首次发表了《小骨窗微创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这是国内比较早的专题报道;2009年,华西医院在脑血管病亚专业下组建了国内首个高血压脑出血团队;从2013年开始计划开展研究,探讨如何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2016年,INTERACT3研究正式启动,该研究涵盖全球10个国家121个中心,包括亚洲、澳洲、南美洲、非洲的低、中、高收入国家人群,共7036例患者。
INTERACT3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性管理方案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患者带来切实获益。所以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值得的。
二、INTERACT3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脑出血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备受国内外瞩目,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下这项研究设计的目的和思路,以及主要研究结果?
马潞教授:
INTERACT3研究采用了阶梯式楔形群组式设计,是一种相对新颖的实用设计。该方法于2007年在相应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但并未在神经内外科和脑出血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通过阶梯式楔形群组式设计,评估了组合化管理(包括强化降压、控制血糖、逆转抗凝和控制体温)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能否使病人获益,减少死亡率或致残率。
整个研究历时约五年,期间历经新冠全球大流行,尤其对于中国大陆地区来说,研究执行的困难程度大大增加,同时也对研究分析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最终通过调整仍得出了阳性结果。
最重要的是,该研究取得了组合性管理组需治疗人数(NNT)为35人的极好结果,这意味着全球每年330万脑出血患者中大约有10-15万人能从这种组合化管理中受益,这是巨大的成就。不仅可以为全球广大脑出血患者带来良好获益,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政府经济负担,并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三、能否请您谈谈参与此项研究过程中的感受?您认为早期强化降压的组合管理对重症ICH患者带来了哪些获益?
刘翼教授:
INTERACT3研究是一项真正的国际性多中心大型研究,其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前期研究的积累扩大了在全球专病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使得在全国范围乃至国际层面获得庞大而有效的资金支持,并得以在不同水平的国家实施并完成相关研究。
该研究覆盖九个中低收入国家和一个高收入国家的医疗机构,患者数据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所采用的综合治疗模式包括一系列治疗措施的结合使用,对广泛脑出血患者治疗获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一治疗研究结果或将影响世界范围内比较广泛的指南编写。
吴波教授:
对于国内而言,脑出血治疗在各个地区医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内科和外科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界线。而该研究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脑出血患者的综合管理,不存在单纯以内科治疗或外科治疗为主,这可能会对未来国内脑出血的治疗管理模式产生较大影响。其次,该研究纳入了1800多名外科治疗患者,这在目前全球所有脑出血研究中是前所未有的,期待这部分病人的数据发表能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多证据。
四、在INTERACT3试验中,超60%的患者接受了乌拉地尔降压及血压控制,能否请您介绍下乌拉地尔的使用特点,以及为何更倾向于选择乌拉地尔?
游潮教授:
乌拉地尔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降压药物,在脑出血急性期使用相对比较安全,因此在降压治疗上,我们倾向于选择使用乌拉地尔,其中也有20%左右的患者使用硝普钠。硝普钠降压存在扩张血管,从而加重脑出血或扩大血肿等问题,在华西医院基本不会使用,但由于这项研究涉及全球很多中低收入国家,因此对降压药物种类的选择并没有特别规定。
马潞教授:
INTERACT3的阳性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持续、稳定降压的组合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明显降低死亡率。从客观上反映了乌拉地尔对脑出血,尤其对急性期降压治疗具有非常好的降压效果。
在实际使用中,乌拉地尔的使用经验包括:1)启动降压期间进行强化降压,即在1小时内使用负荷剂量和较大维持剂量的乌拉地尔,把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以下;2)维持血压平稳期间,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72小时,以及整个应用强化降压的组合管理期间,直到第7天,乌拉地尔都使用合理的维持剂量保持血压的平稳,同时在整个降压期间都采用同一类药物进行降压。该研究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过组内或组间的血压波动,但通过强化培训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
五、您认为INTERACT3研究的结果对国内ICH的护理会产生哪些影响?
蒋艳老师:
INTERACT3研究给脑出血治疗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既往传统研究更注重单一治疗策略对患者结局的影响,但实际上很多患者涉及基础疾病或突发应急的原因,需采用整合式管理方案。INTERACT3采用Bundle care的干预策略,核心理念是基于循证证据,整合多种有效护理策略并将其应用到患者身上。该研究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意味着护理人员更需要将这种组合措施纳入到脑出血患者的整体管理中,以更好地促进康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作为护理团队能够参与到这样里程碑式的研究,让护理的价值更加凸显,也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为脑出血患者贡献护理的力量。
六、INTERACT3项目管理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李蹊老师:
INTERACT3是目前脑出血领域最大、最复杂的国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在项目方案撰写阶段,至少经过十余次修改才最终确定下来。另外,如何做好121个中心的同质化管理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需要专业人员随时跟进整个项目,包括数据安全管理小组,以及3-4个专职监察员,每人负责10-20个分中心的工作,并随时与分中心负责人联系,以尽快解决任何问题。
游潮教授:
INTERACT3研究从设想到实施再到结束历时十年,这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脑出血是神经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高。尽管这项研究能会为患者带来一定好处,但要彻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大幅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开展更多研究并进行深入探索,如脑干、小脑、丘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以及内科治疗方面的研究,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游潮,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历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四川省专委会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毕业后教育协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央干部保健局会诊专家、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委等职。担任《Neuro Critical Care》(中文版)、《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十多种杂志编委、常委、副主编等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