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新人换旧人。新帝登基,群臣更迭是一种必然,旧的勋贵家族要想永葆昌盛,就要学会蛰伏,于无声处静观朝堂的变化莫测。

《红楼梦》中的贾家因功受封,富贵了百年,他们与太上皇和义忠亲王老千岁有着亲密的关系。

身份尴尬的他们本应该在新朝遭受冷遇,岂料元春突然加封贤德妃,奉旨归家省亲,贾家迎来了鲜花着锦之盛。

这骤然而降的恩宠有违事情发展的逻辑,夹杂了深不可测的帝王之术,贾府在皇帝抛出的考卷上未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最终落得抄家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春省亲,贾家露富

元春省亲是贾家由盛及衰的重要转折点,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家人心态的变化来预警悲剧的到来,文笔细腻巧妙。

贾政生辰当日,六宫都太监夏守忠来宣旨召贾政入宫觐见,原本欢聚一堂的贾家众人突然变得焦躁不安,如大祸降临一般。

按理来说,勋贵之家奉旨进宫本是寻常,而贾家人的反常表现正是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的真实反应。

夺嫡之争,贾家站错了队,虽然没有因此获罪,但他们与新帝并无交情,政敌亲信的身份令他们的心始终悬着,一有风吹草动,便惶惶不知所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的他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心,如果能一直维持,自保不是没有可能的。

只可惜,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的消息传到贾家之后,之前的隐忍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得意与欢喜。

孰不知,最舒服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省亲是皇帝给贾家的最后一次机会。

那么,花费奢靡打造的大观园是否为贾家赢得了皇帝的好感呢?他们在省亲过程中的表现又是否令皇帝满意呢?曹雪芹的字里行间早有暗示。

贾琏的奶嬷嬷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接驾)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驾是一件既体面又油水足的美差,只有皇帝亲信才能获此殊荣,从前的贾家就曾接驾过太上皇。

元春省亲虽然不能和皇帝出巡相比,但也代表着皇家体面,公家出银子贴补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可是第五十三回写到“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可见皇帝没有掏一分钱,省亲的事全靠贾家自费操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观园的山水亭阁、奇花异草都花费不菲,甚至为了元春看戏,特意买了十二个小戏子,聘请教习教授,在家里养了一个戏班子。

淌海水似的银子花出去,省亲的排场的确耀眼,令人侧目,让皇帝看清了贾府多年敛财得来的家底。

连赵嬷嬷都知道寻常人家没有那么多银子接待皇室,贾家人却是当局者迷,悟不透皇帝心思。

皇帝就是想通过省亲的事探一探贾家的家底,看一看他们到底捞了多少不义之财。如果贾家把省亲办得朴素一点,行事拮据一些,哪怕面上不好看,却能在皇帝心中留下个好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贾家偏偏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省亲,向给你发工资的人炫耀财富就是明晃晃的告诉皇帝贾家贪了朝廷的钱。

贾元春在宫里带待了那么多年,政治智慧稍稍高于其他人,两次感慨奢华过度,并出言提醒家人。

只是她终究生活在后宫,比起朝堂的变化莫测,儿女情长才是她生活的主旋律,一旦见到家人,想起宫中生活的不易,说起话来便有些口无遮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将皇宫称作不得见人的去处,又对父亲贾政说:“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元春的话实在大胆,如此公开的场合,她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汇报给皇帝,并当做贾家的态度来理解。

元春的话往小了说是思念亲人、口不择言,往大了说是心怀怨怼、蔑视皇权,一切都要看皇帝的主观判断。

而皇帝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贾家对他并不感恩,因为贾家的确将省亲的恩宠记在了太上皇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家得到的消息是皇帝向太上皇奏请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太上皇额外批准了内廷鸾舆入其私第一事,才有了如今元春省亲的荣耀。

因此,贾政在入宫谢恩的时候,自然是要前往大明宫表一番忠心的,一朝不容二君,新帝怎能容忍他的臣子对他人效忠。

也就是说,省亲的前前后后,贾家的所作所为全是减分项,用实际行动告诉新帝自己是一个有钱有权、行事嚣张、效忠太上皇的人。

既然贾家是一个不能为己所用的朝廷蛀虫,那么就只能将其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卿丧礼,贾家违制

事实上,在省亲之前,秦可卿的丧礼就已经令皇帝不满。

秦可卿的丧礼号称是《红楼梦》中最隆重的,但她只是贾家小辈,其夫君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她的死原不过是贾府自己的事情,却在贾珍的一力主持下,多处逾礼越制,轰动北京城。

首先,秦可卿用了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板。贾珍在苦寻好板无果时,薛蟠向其推荐了家中木店的里的一副板,这副板原是薛家为老千岁准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岁犯事后,板子就闲置了下来,无人敢买。老千岁是前任储君,身份尊贵。

他的旧物本就不是秦可卿这样的常人能享的,更何况使用他的旧物就代表着自身与其有所关联,会引得皇帝猜疑和不喜。

新帝初登皇位,任何残余的政敌势力都会让他万分警觉,铲除而后快。

其次,贾珍因贾蓉品级低,写在灵幡经榜上不好看,便托了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为儿子补了五品龙禁尉的缺。

贾家明目张胆的托太上皇的人办事,视皇帝如摆设,实在是拎不清,哪怕碍着太上皇不能立马倒戈新帝,也应该低调做人,避免成为两宫争权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秦可卿的丧礼云集了各方势力,除了宁荣二府本身以及正在守孝的缮国公外,其余五公都来了,王孙公子、达官显贵不枚胜数。

这其中既有皇帝的势力、也有老千岁的旧党、还有一些中立者,贾家作为主人,能有如此大的能量聚集了各方神圣,怎能不令皇帝心惊!

北静王作为四王之首,是老千岁一党的庇护伞,他在路祭时见了贾宝玉,并将皇帝赐予他的鹡鸰香念珠送给了贾宝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刘心武先生解读,鹡鸰香念珠具有兄弟之情的意思,曹雪芹借此讽刺皇帝的虚伪。

北静王如此对待御赐之物,是对皇帝示好的一种不屑,不恭不敬,贾家敢收下此物,也会被皇帝记上一笔,将其归为政敌一党。

死后万事空,丧仪只不过是活人寄托哀思的方式罢了。

然而贾家人却不懂得这一点,操办了一场与其身份不匹配的丧礼,将自身卷进政治的漩涡,惊醒了宫里的主子,将家族推向了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帝震怒,贾家没落

要想让其灭亡,就要使其疯狂。新帝上位,根基不稳,贸然处理百年望族,会引得朝堂震荡,人人自危。因此,在贾家惴惴不安的时候,皇帝一直没有动作。

直到秦可卿僭越的丧礼,他才不得不重新审视贾家。或许是贾政对贾珍的劝说传到了皇帝耳朵里,起初他是将宁、荣二府分开来看的。

哪怕在内心已经将宁国府判了死刑,他依旧给了荣国府省亲的机会来救赎自己。

只是,骤然而降的好运让紧绷了很久的贾母、贾政等人松了下来,真得以为雨过天晴,继续奢靡无度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宁、荣二府再无区别,成为皇帝眼中的一丘之貉。

比起曹雪芹预示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高鹗的续写还是偏向圆满的。

在他的笔下,贾府虽然被抄家,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全。

虽然家族世职被革,贾赦、贾珍二人获罪流放,但并未殃及到贾政一脉,甚至除去贾赦家产没入官中,其余的皆归还了贾家,典型的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功臣之家手下留情了。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都改变不了贾家没落的事实。一个不被皇帝信赖的旧式勋贵再无起复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逐渐淡出昔日交际的圈层,泯然于寻常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历经百年风雨的贾家被抄家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他们依靠强权谋取私利,更多的是因为是他们缺乏政治智慧。

在皇帝高举屠刀之时,他们被皇帝脸上的笑容所迷惑,不仅不知收敛,反而行事更加无所顾忌,亲手将家族送上了灭亡之路。

皇帝对元春没有宠,对贾家没有恩,元春省亲只不过是他整治贾家的前奏,烈火烹油之后便是冷锅剩饭。

对于皇帝心思,混迹官场的贾政一知半解,入宫二十载的元春懵懵懂懂,贾家其余人是完全不知,愚昧的他们必然要在波云诡谲的朝堂败下阵来,盛极必衰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