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顶级富豪家族的二代们辈步入高龄、退居幕后,豪门正经历改朝换代,集体更换掌权人…

可传说的“富不过三代”摆在顶级富豪老钱家族面前,似乎没有太大说服力…

事实上,有钱人们不光没有财富缩水,可能还更豪了…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盘点一波……

最富家族——沃尔顿家族

早在上世纪,沃尔顿家族就靠着山姆·沃尔顿白手起家创下的全球著名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带来的财富,拿下了“美国最富家族”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沃尔玛扩张布局全球完毕后,沃尔顿家族接着就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阿维斯特银行,一血曾被银行拒贷之耻,还收购了本顿县当地的一份报纸,专门给自家企业打广告,可谓是风光无两…

目前沃尔顿家族资产已经增长到了将近2500亿美元。即使单看银行一块,也够他们全家在福布斯富人榜名列前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保留财富这事上,已经去世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很有先见之明…

山姆一共有四个孩子,罗伯、约翰,吉姆和爱丽丝·沃尔顿,他在世时就发现几个孩子对公司经营不感兴趣,所以早早引入了职业经理人,还规定家族成员持有股票不能超过40%,不能干涉公司经营,每个人用股票分红收入维持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二儿子约翰因意外去世,剩下三位掌握着财富的家族掌门人如今都年过古稀,他们手里的财富相差不大,正在“佛系”转移给他们的下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子罗伯今年78岁,身家超过600亿美元。老山姆去世后,罗伯担任了董事会主席,在公司偏向于监督者和家族代表的定位。

罗伯有三个孩子,小山姆、嘉莉和本,除了嘉莉是沃尔顿家族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其他人的信息少之又少,都很低调。

2015年时,罗伯就把自己的董事长职位传给了嘉莉的丈夫,自己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山姆的另一个儿子——74岁的吉姆·沃尔顿,身价600亿美元左右,在老山姆去世后,他接替哥哥约翰进入了沃尔玛董事会,后来因为对银行感兴趣,转去接手了阿维斯特银行的管理,目前是银行集团董事长。

吉姆这一支有四个娃,爱丽丝、斯图尔特、汤姆、詹姆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斯图尔特在2016年当选了董事会成员,是家族第三代第一位进入领导层的成员,女儿爱丽丝也当上了家族基金会的董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图尔特·沃尔顿、汤姆·沃尔顿

而老山姆最小的孩子老爱丽丝,同样超600亿美元身价,因为离异后单身,一直被称“黄金单身女”,目前没有子女,继承人人选待定…

至于早逝的约翰的那份财产,在他05年过世之后就被儿子卢克斯继承了三分之一,大概230亿美元,卢克斯现在也进入了家族基金会,同时还是一家投资公司的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沃尔顿家族人行事非常低调,投资上一直都很神秘,但他们并没有完全脱离公司经营,几代人里有人追求梦想,有人牢守家业…

团结佛系,可能是他们家财富长存的主要原因…

狼性工作狂——科赫家族

上个世纪20年代,科赫家族以工业发家,老弗雷德·科赫拿到了一项技术专利,可以将重油精炼成汽油,他在堪萨斯州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后来成立了拥有美国最大的私营公司之一——科氏工业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弗雷德有四个儿子——小弗雷德,查尔斯,一对双胞胎大卫和比尔,但和平静低调的沃尔玛家族相比,科赫家的二代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末,这四兄弟就因不满家族企业支付的股息,多次发生争执,并划分成了两个阵营,查尔斯和大卫,比尔和小弗雷德,进行了一场堪称史上斗争时间最长,消耗财富最多的家族内斗战——科赫案。

期间双方为博法庭好感,较着劲慈善捐款,还雇佣私家侦探互相调查黑料,也曾经为了扳倒对方牺牲公司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家族财富值实在庞大,这一阵内斗都没让家族财富消散,最后胜出的是工作狂查尔斯和大卫,另外两兄弟则完全脱离了公司,黯然离场…

公司在查尔斯和大卫的合力经营下,年总收入高达1250亿美元,并且以年增一百亿的速度增长,还凭借财力在美国政界有着举足轻重的隐形地位…

企业风气也随了查尔斯的做事风格,竞争激烈,明争暗斗,采用淘汰制,公司销售额长盛不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大卫因癌症去世,查尔斯成了唯一一个还在企业工作的二代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他还是科氏工业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拥有公司42%的股份和绝对的话语权,87岁高龄还在岗,个人身价大概在600亿美元左右。

不过好在查尔斯家里只有两位候选继承人——蔡斯和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已经自动退出竞争,独自经营了一家非营利组织,和家族企业没啥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内定继承者只有儿子蔡斯,他正在公司历练,即将接手千亿美元的企业,消耗家族的内斗大概率不会再次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斯、查尔斯

转攻为守——兰黛家族

雅诗兰黛公司最早由雅诗·兰黛夫人在1946年创立,算一算家族企业的传承史,已经有77年之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兰黛一人白手起家,但根据外界的评价,集团的真正壮大其实是在第二代继承人——长子莱纳德手里。

莱纳德并非空降,而是从底层历练到领导层,勤勤恳恳为母打工24年,在任职期间实践了很多激进的想法,帮助雅诗兰黛向国际扩张,把公司壮大了1.7万倍,被评是当之无愧的“企业灵魂”…

目前,90岁高龄的莱纳德仍然是雅诗兰黛名誉主席,身价184亿美元。

而他的弟弟罗纳德因为出生时家境富裕,没有什么经商头脑,更偏向于花钱,身价在45亿美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莱纳德、右二罗纳德

2004年的时候,莱纳德已经将公司CEO一职交给了儿子威廉,当时雅诗兰黛市值有78.2亿美元。威廉虽然接手,但在维持家族稳定关系的前提下,发现自己无法做出什么有效建树,所以就主动让出了CEO的职位,启用了职业经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聘用职业经理人之前,兰黛家族也事先布局,确保自己人能占据董事会的核心位置。

除威廉外,家族第三代的两位女掌门人,53岁的的艾琳和49岁的简,都进入了兰黛集团内部领导层。

艾琳是雅诗兰黛的风格和形象总监,2012年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奢侈品牌AERIN Beaut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也在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和首席数据官,俩人身价都在30-40亿美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兰黛家族在集团的地位稳固,财富也在无限增长,家族资产已经达到400亿美元,再传2-3代应该是没啥问题…

绝对私有——玛氏家族

玛氏家族拥有的玛氏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糖果、巧克力制造商。

绿箭、益达、德芙、士力架、M&M’s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全部属于玛氏。

根据2020年的统计,家族全部成员的总财富约为1260亿美元,而且企业和财富已经传到了第四代,在众多富豪家族中,算是财富传承年头较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一代是弗兰克·马尔斯,他在上世纪初创办了“Mar-O-Bar”糖果厂,但经商才能平庸,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厂子勉强维持到1926年,弗兰克的儿子福瑞斯特加入经营,开发了“银河巧克力棒”,玛氏才走出困局,逐渐发展为美国第二大糖果制造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代去世之后,福瑞斯特开始大刀阔斧对公司制度改革,全面掌权一直到1973年退休,他的孩子杰奎琳、约翰和小福瑞斯特,也就是第三代继承了公司的股份,他们也从二代的专注于生产,转向并购其他公司来扩大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代杰奎琳

在杰奎琳的儿子——第四代史蒂芬·巴杰主导收购箭牌口香糖之后,玛氏公司终于成了全球行业之首。

如今杰奎琳已经83岁了,玛氏公司完全传给了史蒂芬·巴杰,不过至今,玛氏都没有上市,家族一直选择让公司保持私人家族企业的定位,任何重大决策,都还是只需家族内部讨论清楚,迅速举手表决即可高效提上日程…

也许这是玛氏庞大家产和企业控制权能顺利传承四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靠二代——赫斯特家族

赫斯特家族起家的一代是美国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从父亲那边接过《旧金山纪事报》之前,他一直是纨绔富二代,在哈佛纵情声色,虽然在学校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商业才能,但还是因为行为越界被学校开除了…

也就是被哈佛开除后,1887年,他从父亲那里接过《旧金山纪事报》,几乎是白手起家,一步步打造了世界第一大媒体帝国,成为纽约美国日报的出版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的事业巅峰期,每四个美国人就有一个买威廉企业出版的报纸…

而在保留家族财富这事上,也全靠威廉的个人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上世纪50年代去世前就看出他的五个儿子都不堪重任,没有啥能力继承他的事业。

为了不让自己的心血倒闭,他找来了职业经理人,只给家族成员在董事会的13个投票权中留5票,并在遗嘱中写下——股息将流入“赫斯特家族信托”,他的在世后代都靠信托基金生活,谁要是挑战遗嘱就失去继承权。

所以至今,集团每年收益过百亿美元,赫斯特家族的资产累积到210亿美元,信托会持续运作到他的最后一个孙辈去世,估计2035年才会解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斯特国际集团总部

事实证明,财富仍然流通在少部分人手里,50个富豪家族就能控制上万亿美元的财富…

大部分富豪家族的财富值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改朝换代受影响,他们因为团结佛系、祖先智慧或是个人商业才能,依然保持富豪身价,而且可能豪上加豪了…

https://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12095185/The-new-generation-uber-rich-Americans.html#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