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一个节目上一个女孩子说"我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至今也偶有人会提起!但是和这件事情相似的价值观背后,还有中国民间的一句谚语:笑贫不笑娼!这都是中国人金钱观的反应,但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金钱观产生原因总结

中国古代,儒家作为主统治思想的时间很长,而儒家思想中一直将"义"和"利"作为一个对比的对象。甚至还因此诞生了儒家中经典的"君子"与"小人"这样一对经常被拿来对比的观念!比如儒家经典《论语》中就有孔夫子讲的这样的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只有小人才是追求"利"的,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是不应该将"利"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的!直接从根本上抑制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爱财"的可能性!从儒家作为封建王朝的主要统治思想开始,"重义轻利"就一直被政府拿来做官方思想,故而在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里,追求钱财是不被看好的!但是也并非中国古代对于追求实际就完全没有人提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家重视"利"

中国古代站在儒家对立面的学派并非没有,最早反对孔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墨子!他比孔子晚出生一百多年,生活在战国时代初期,当时诸侯兼并已经非常的严重,事实也证明儒家用礼教来教化人的那一套,在当时的乱世行不通!

所以墨子反其道而行之,站在自己所代表的阶层——手工业者的出发点上,形成兼爱非攻的主要思想,并且还首次提出要重视"利"!《墨子》中记载了他的看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出应该将"事""实""利"分别提出来,并且加以结合糅合,提出君主治理国家,不应该单单的依靠刑罚、教育,而是应该将关注点往下放,关注百姓的生计,而生计靠的是什么?自然是"利"!

而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真正想要实行墨子的学说的君主,是没有的!儒家地位根深蒂固的扎根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以及封建统治者的心中!因为封建王朝的本质就是对民众的剥削,以君为纲,百姓只是他的附属品。明朝的嘉靖帝直接将天下之财都当做自己的私产,赏自己儿媳妇的丝绸,一赏就是十万匹。可见在统治者的观念里,巴不得百姓一个个都是理想人格的君子,视金钱为粪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汉鸿都门学对"利"的教育

到了东汉时期,政治混乱不堪,诸葛亮的《出师表》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桓、灵二帝就是中国有名的昏君!但是昏君也并非是全干坏事的,汉灵帝就做过一件好事。他当时比较崇信宦官,为了宦官集团建了一座学校:鸿都门学!

这个学校以尺牍、小说、辞赋、字画为主要学习内容。尺牍,是古代书信的名称,由于当时的书信都刻之简牍,规格为 以尺一寸 ,所以称尺牍 、尺翰 、尺简 、尺牒 等,原来是一种实用文体,使用广泛,有一定书写格式,包括 章 、 奏 、 表 、 驳 、 书 等类,至汉代,尺牍中已有不少精彩散文,所以,学习尺牍,既有实用性,又有文学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中国思想教育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提倡了与"实用"相关的内容,不再单单的重文教了!"实用"在古代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和"利"划等号的!

明朝"心学"提倡"利"

重新将目光回转到大明王朝这个神奇的朝代,明朝出现了将天下之财当做私财的嘉靖皇帝,也有"心学"的诞生,但是心学除了王阳明、李贽这些人,在晚明交接时,还出现了一位叫做的颜元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极力批判自汉以来二千年的重文轻实的教育传统,包括玄学、佛学、道学以及宋明理学。说朱熹和二程把人教的成了个柔弱如妇女的书呆子,读再多的书,也不会有真才实学的;从国家取士到学生学习,在到父兄、朋友庆贺,都是提倡"文",完全没有一点实用性。提出了"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将"利"和"功"提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提出的措施有:第一,"利"是"义"的基础,"利"必需符合"义";第二,国家应该培养的是实才实德之士,培养经世致用之士,通才、专门之才;第三,冲破理学教育的的桎梏,说应该从教育上就断绝这种不对的方法,应该设置全科教学:文事斋,备武斋,经史斋,艺能斋,理学斋,帖括斋。从文武到经史再到理学等等,让读书人涉猎广博,提倡把人们从八股文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洋务运动彻底爆发"利"观

而到了清朝末期,清朝政府被西方列强吊着打,割地赔款,政府提出要实行洋务运动,"求富"就是旗号。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如在上海的"轮船招商局"。还要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中国的统治阶层意识到了人才是需要实用性的,国家是需要富强的!冯桂芬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清末被打怕的中国人终于知道了实用的重要性、国家富强的重要性,而这些都建立在对"利"的肯定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即便如此,中国百姓的生活也没用改善多少。从清末、民国末期,到后来的日本侵略战争,百姓丢命的丢命,活着的都过的很惨,以前的赋税、徭役重不说,好不容易种点粮食也不够吃,古代国家也不提倡大家去经商,"重农抑商"政策在多少个朝代都是基本国策,近代侵略者直接三光政策,百姓金钱极其缺失。

后来改革开放以后,经商下海的人多了,大家富了才知道有钱太好了,重视金钱的社会风气才渐渐的兴起!才会有"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笑贫不笑娼"的观念的改变!追求钱财,没什么不好,不伤天害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