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尊敬的陈进林董事长,各位团长、各位十音八乐爱好者、兄弟姐妹们、大家上午好!

能够参加这次的盛会,我感到非常高兴和开心。说实在的,看到全国各地在外发展的优秀莆籍企业家,有这么多都是十音八乐的爱好者,这对推动我们莆田传统的十音八乐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慨良多!刚才和大家一起听了清和老师别开生面的、生动的十音八乐普及课,让我茅塞顿开,听到了很多之前没听到过的东西。希望大家能象清和老师说的那样,不管是对我们传统的音乐也好,还是对传统的文化也好;都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说要守正创新。所谓的守正,就是说,你要把传统的保留好;然后在保留好传统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创新。所以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我讲一讲自己对莆仙十音八乐的一些理解,我们莆田的十音八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汉唐,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据我们的史料记载,莆田的十音八乐是“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翠,取山村田野之歌调”。被誉为南曲的活化石,这个赞美是非常高的,同时还被誉为是“闽中雅乐”、“太古遗音”。

2005年,大概临近春节的时候,我带着惠洋十音去参加上海第二届长三角地区的业余民族乐团展演。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演奏了传统的曲牌:“古台序”、“孟道风入松”还有“荔枝楼”,当时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这个惠洋十音,就是我们说的后洋十音,我个人认为,还是保留的比较传统和相对完整的。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工作方针。应该说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莆仙十音八乐,在传承传统的实践中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文革以后,莆仙的音乐工作者,对现代戏的音乐创作也做出了一定的探索。但是呢,由于在音乐创作上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时代精神与剧种特色这一辩证的关系。出现了一些过于泥古,或者另起炉灶变成戏歌的情形,就是刚才清和先生说的这种现象,把很多其他外来的剧种,比如说把黄梅戏呀、越剧呀、京剧呀等其他剧种的唱腔搬到莆仙戏的音乐中。听起来就有点四不像,特别是移植样板戏,参照了一些京剧的唱腔、节奏、拖腔的模式,那样去编写唱腔等。这就贻笑大方了,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下面我就十音八乐、莆仙戏的传承跟发展的关系,谈几点建议。

一是唱腔设计。我认为要把每一支传统曲牌用活,从板式的速度对比,调式、调性色彩对比等方面去设计不同性格人物的唱腔,力求做到唱腔的性格化。注重内容和感情变化的要求,尽量掌握好高与低,强与弱,疏与密,断与连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准确塑造人物的形象。二是演唱形式。在继承传统演唱形式的基础上,创作一些二声部的合唱。发展多种帮腔形式,使演唱形式丰富,同时要重视演唱者声乐的训练,请专业的声乐老师教学,提高演唱的技巧和水平。三是乐队配置。既要保持莆仙音乐中较有特色和韵味的乐器,如:四胡、伬胡、八角琴,唢呐等,又要注重乐器改革和发展,加入扬琴、大提等乐器,使整个音乐听起来更丰富更立体,而不是只有一个单线条的旋律。

关于委员会的发展和建设,建议成立省级的分支机构,慢慢的把我们的整个网络给它铺开,未来活动和比赛开展,就有了根本保障。同时邀请专家编订一套既保留传统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比赛曲目。每年定期和不定期的举办各类相关活动和比赛。我就分享这些,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