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到毕节调查“2名教师溺亡”事件遭围殴毒打,凶手精通反侦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记者到毕节调查“2名教师溺亡”事件遭围殴毒打,凶手精通反侦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标题:“水电站放水2名教师溺亡”后续 | 记者实地探访时遭跟踪围殴受伤?疑当地公安厅已关注此事】

5月30日晚,网传贵州织金县发生殴打记者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电站放水2名教师溺亡”媒体报道截图)

日前,贵州织金县一水电站放水,下游河中两名教师溺亡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事发后,国内多家媒体对此事跟进报道。网传有媒体记者前往当地进行采访时,遭到不明身份人员跟踪围殴,记者有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传记者被殴打笔记截图/图源:网络)

30日晚,据网传笔记截图显示,5月30日,极目新闻记者在事发地探访,试图还原悲剧发生的过程。当天下午该记者来到当地布底村,遭到一名驾驶奥迪车男子的盘问,随后该男子报警称遇到骗子。民警到场后,该记者表明身份,民警随后对其放行。

在此过程后,该记者被一辆跟踪的面包车拦住去路。据记者拍摄的画面显示,面包车上坐着三名男子,当记者下车询问对方为何拦路时,对方不由分说,开口骂人,随后三人下车用拳头和石块,将记者眼镜手机砸毁,围殴持续一分多钟,记者身上多处受伤。

上述笔记中还提到,该记者被殴打的过程中,记者全程未还手,只用双手护住头部。记者回忆起,殴打他的三名男子中,其中一名身穿灰黑色上衣的男子正是此前在布底村盘问他的人。截至5月30日21时44分,殴打记者的不明身份人员未归案。

记者获悉,针对上述“记者在织金县被殴打”一事,有多位媒体从业者及媒体人于5月30日晚22时许,多次致电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及宣传部工作人员,试图了解此事,但均未打通电话。

据公众号“鸡蛋bot”发布的相关消息,被打记者系华中地区某省级媒体记者。针对记者被打一事,织金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称,已获悉该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已前往现场核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疑似当地公安厅官微私信截图/图源:网友)

另据一位资深网络大V发布的一张截图显示,昵称为“贵州公安”的用户发来私信称:“您好,这边是贵州公安微博报警平台,关于您转发“善游达人”此博主的微博反映极目记者在贵州毕节织金县采访遭殴打一事,请问您这边有没有当事人的联系方式,或者是您能否提供您的联系方式”。在微博搜索“贵州公安”,其显示认证信息为贵州省公安厅官方微博。

作者试图联系被殴打记者核实“网传笔记截图”的真实性及其人身安全问题,截至5月30日23时许,尚未能取得联系。

目前,该事件有待当地官方进一步调查通报。

事件回顾:

据极目新闻报道,此前,有织金县居民反映,4月13日,当地一所学校六名教师来到凹河河滩捡鹅卵石,结果上游引子渡水电站放水,其中两名教师被水冲走溺亡。死者家人表示,他们事后得知,此前有上级领导到学校检查,发现该校幼儿园在装饰上缺少本土元素,提及可用鹅卵石等装扮一下,后来学校领导安排老师抽空去捡鹅卵石。

对于家属的说法,当地有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予以否认,“全部系那几名教师的个人行为,是他们私自下河玩耍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通报/图源:织金县政府官网)

5月28日,织金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了此事。通报中提到,该县马场镇一男一女两名教师在凹河码头河道溺水失联,之后几天先后发现二人遗体。事件发生后,织金县人民政府已依法成立调查组,正在全面深入开展调查。

5月30日晚,网传贵州织金县发生殴打记者事件。

日前,贵州织金县一水电站放水,下游河中两名教师溺亡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事发后,国内多家媒体对此事跟进报道。有媒体记者前往当地进行采访时,遭到不明身份人员跟踪围殴,记者有受伤。

据极目新闻一位相关负责人在朋友圈发文显示,打人者当日先是开车跟踪,后续在一处路段拦住记者去路,围殴了约一分多钟。打人者不仅砸碎了记者的手机和眼镜,临行前还抹去了记者车门把手上的指纹。

30日23时许,作者向贵州省公安厅官方微博“贵州公安””核实确认,是否曾私信网友关注了解“极目记者被打”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回复截图)

31日中午,“贵州公安”回复私信称,“这条信息是我们这边发送的,关于您反映极目记者在贵州毕节织金县采访遭殴打一事,我们已经接到其他群众报警,当地民警已经在处理中,感谢您对贵州公安的支持。”

5月31日上午,作者就此事联系上被打极目新闻记者,他表示,“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打人者均已被控制,当地正在积极处理此事。”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图片系练习生依据公开资料整理,本账号为公共账号,仅为实时使用者提供“业余练习内容”发布便利,所发布内容不代表本账号观点与立场,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该账号系个人社交“自留地”,言行与工作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