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30)日,我朋友圈有大批的河南媒体人转发一堆新闻,中心思想就是:对小麦不幸发芽,南阳没有做错什么,还一直在努力。

转得最多的,是来自南阳的一份通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这份通告没有提及当地多部门在高速口“执法”一事,更对一个重要的细节避而不谈,那就是5月22日当日以及前后几天,如果收割机手续不全,想在南阳唐河等高速口通过,咋办?

财经杂志和每日经济新闻给出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不得不请河南交通投资集团南阳分公司回答:麦季来临后,你们联合其他部门收了外地收割机多少罚款和通行费?

你们联合其他部门拦下收割机时,手持皮尺左量右测之时,是冲着维护国家法治,还是基于其他难以言表的动机,群众就是不明说,你们自己心里没点数?

昨天,还有官媒在“辟谣”,大意说河南小麦大面积发芽霉坏,主要是天气所致,与个别收割机在高速口被检查并无因果关系。

我是吃着南阳小麦成年的,从十岁开始割麦子一直割到十九岁,很熟悉小麦。如果没有连日阴雨,高速路上的收割机就是从南阳排到郑州,从五一排到六一,也不会让南阳小麦在地里霉坏。

可是有没有想过,此次中原地区的阴雨天气,以省份算不止河南,以市别看,更不止南阳,为什么偏偏南阳被指责呢?

在南阳被全网批评之时,许昌交警给麦客送饮料的场面,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热传。许昌和南阳隔着平顶山,南阳东边又是驻马店,这三地遭灾也不轻,为啥网友没有去骂这三地?

批评南阳的声音中,没谁说要是高速口不给收割机量尺,南阳小麦就可以免遭雨灾。人们的疑惑和愤怒是:抢收如抢命,阴雨压头,群众口粮都快没了,你们在想什么,又在干什么?

逻辑上,只要南阳有一亩地因为收割机被阻拦,而没有在下雨前收割,某些人现在咋被骂都不亏。

不能认同以邻为壑,然而南阳有关人士也需要反思:为啥那些收割机——确实违点小规,在别的地方既能顺利上高速,又能免费下高速,搞不好还会被交警递上冷饮和毛巾,偏偏到了南阳,迎头就撞上一群拎着皮尺和罚单的制服队伍呢?

做错就得挨打,挨打务必站直。别躲在“南阳形象”的背后,甩锅给领导甩锅给网友。这次不深刻反思,过不了多久,南阳保不准还会上热搜。

上面说的是舆情,最严重的问题恐怕还不是舆情,而是官风。把南阳小麦遭灾推给天气,逻辑上确实也够扎实。天气永远不会遵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但在天气预报越来越精准的当下,有关部门只能和七旬老农一起坐等放晴?

倘若当地高度重视,提前研判阴雨天气可能造成的危险,及时预警,并调配人力、农机等跟天气赛跑,何以至此?

我说这个,可不是口嗨。前天(5月29日)晚,一位湖北襄阳网友的跟帖震撼了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排除这位网友有溢美之词,我随后也发现有襄阳其他地方的网友抱怨说小麦也发芽了,可是要说这位网友纯属吹牛,恐也有失公允。

于是,我开始寻找湖北官媒的报道,很快便看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吧,襄阳如此不讲武德,至少从5月17日,就开始抢收了。但更吓人的在后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下载了这张来自木桥村的图片,放大了认真研究,发现大部分麦穗其实并未熟透,用南阳话说“足青着”呢。

襄阳跟南阳紧挨着,离我老家邓州更近。难道襄阳人呓怔了,不知道小麦熟透了才能割?

接下来,我看到湖北省政府官网转发了一篇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有这么几段,请注意红笔标红的部分:

 看到这里,建议南阳老乡还有河南媒体老师们,就别再强辩什么了。真是很没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建议南阳老乡还有河南媒体老师们,就别再强辩什么了。真是很没意思。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还是那位襄阳网友的跟帖下,有几个网友在友好地探讨:

要是诸葛亮老师今天还健在,躬耕的话,会选南阳,还是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