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早预见毛主席“必成大器”的伯乐是谁?

纵观毛泽东伟大的一生,很多人给予了他肯定和支持,堪称是他人生路上的伯乐

其中符定一、柳亚子、杨昌济,在毛泽东早年籍籍无名的时候,就慧眼识英才最早预见他日后必成大器。

他们不仅发现了毛泽东的不同凡响,还始终支持毛泽东和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这三位伯乐,有哪些曲折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追忆过往,寻找那让人赞叹的情谊。

符定一:“难得的人才,日后必成大器。”1912年,时任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校长的符定一,在众多入学考试试卷中,发现了一份让他赞叹不已的试卷。

看着试卷中那篇《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文章,他反反复复阅读了很久,被其中引经据典的文采、纵横捭阖的气魄所叹服。

符定一出身书香世家,学富五车,不仅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也学习了西方先进文化知识。他一直投身于教育工作,堪称是湖南近代开一代先河的大教育家。

他不仅对文章赏析水平极高,对于教育事业也十分严谨。此时一个小小的入学考试,考生都是年轻人,竟然有如此优秀的文章,不免让他心生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期,有些地方的教育不公平,常常有人考试时作弊,他也担心自己学校的考试有作弊现象存在。

符定一决定亲自见一见做出这篇文章的学生毛泽东,当面考察一下他的真才实学。

刚满19岁的毛泽东,虽然刚从乡下来,穿着朴素的衣服,却不卑不亢,坦然地走进了校长办公室。他面对符定一的提问及考察,对答如流,甚至有惊人之语。

看着面前如此年轻便才华惊艳的毛泽东,符定一心中暗自称赞不已。他出于选材之心,临时出了一个题目,让毛泽东当场再做一篇文章。

毛泽东镇定自若,稍加沉吟,展纸挥毫,就成了一篇锦绣文章,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条理清晰,难得的是切合当时的国情。

符定一看完连连点头,对毛泽东大加称赞,心中认定毛泽东是难得的可塑之才,决定以后的日子里全心栽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校期间,符定一发现毛泽东不仅才思敏捷,而且学习刻苦认真,多门功课考试都名列前茅。

符定一将珍藏多年的一部《御批通鉴辑览》,送给毛泽东阅览。这本书上面有他详细的批注,毛泽东读起来十分受益。

后来,符定一看毛泽东十分好学,就允许他读自己所有的藏书,还经常从别处借一些珍贵的书来给毛泽东读。

符定一作为毛泽东的老师,不仅教授他广博的知识,在生活中也给予谆谆教导。

有一次,毛泽东和一位老师学术观点不同,发生了争论。老师一气之下,到符定一那里去告状,请求开除毛泽东。

符定一并没有只听一家之言,亲自了解情况后,将毛泽东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润之,你年龄还小,需要系统的学习知识,要学会博采众长、虚心求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符定一的细心教导,毛泽东也意识到自己的冲动,此后几个月都跟着符定一认真学习,两个人的情谊也变得更加深厚。

后来,符定一离开湖南到北京做国会众议院的议员,毛泽东也到其他地方读书。他们暂时分开了一段时间,平时只能书信往来。

1918年,毛泽东也到北京半工半读,他成为了符定一家中的常客,经常和老师一起探讨学问、讨论革命事业。

符定一家中饮食清淡,但他知道毛泽东喜欢吃辣椒,每次毛泽东来家中做客,他都让妻子特意准备一碗辣椒。

那时,毛泽东做北大图书馆管理员工资只有8元,生活过得有点拮据,他就每个月资助毛泽东5元钱,让他学习生活用。

正是符定一慧眼识英才,才让毛泽东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见识到更开阔的世界,为以后的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符定一不仅仅是毛泽东的恩师,同时也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始终关注着毛泽东的发展,多次坚定不移地支持毛泽东,在毛泽东危难之时出手相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从事革命事业,遭到了军阀的通缉,随时面临着被逮捕的风险。

符定一恰好回湖南衡山探亲,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与准备逮捕毛泽东的人沟通。

他用自己的威望来为毛泽东进行担保,诚恳地说:“毛泽东是我的学生,他有才华有抱负,是将来救国的栋梁之才。他将来的成就定会在你我之上,我用性命来为他担保。”

当时符定一社会地位和名望很高,面对他的担保军阀就决定再商议一下。

符定一为了确保毛泽东安全,悄悄命人前往毛泽东的住处,用密信劝告毛泽东尽快离开湖南。

在符定一及其亲信的掩护下,毛泽东得以及时离开湖南,前往广州,躲过了生死攸关的一劫。

1946年,毛泽东邀请符定一到延安共商国家大事,希望能够和恩师再次重聚。这些年,符定一虽和毛泽东联系很少,但他始终关注着毛泽东的革命事业,对其革命精神十分认可。

符定一不顾当时的局势危险,欣然接受毛泽东的邀请,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亲自带领党内重要人士欢迎符定一,并像当年一样同吃同住,畅谈学问和国家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月后,符定一返回北平,积极利用自己的威望进行演讲,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

次年,因为符定一的行动太过明显,引起了特务反动派的关注。他们直接冲进符定一的家中进行搜查,虽然一无所获,却还是强行将其逮捕,投入监狱关押。

在监狱中,特务让符定一交代他和毛泽东的关系,符定一铁骨铮铮,挥笔写下了“无间师生”四个大字。

当时在北平的叶剑英得知消息后,一边积极营救符定一,一边告知了毛泽东。毛泽东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将符定一解救出来。

叶剑英连夜通过党组织和各层关系,发动80多名教授和学者联名抗议,并亲自与政府进行谈判,终于将符定一平安营救出来。

在解放战争时期,符定一为毛泽东献计,提出可以先派军队武攻天津卫,再文取北平城。在他和毛泽东的坚持下,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实现了利国利民的大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即使已经成为了国家领导人,对恩师符定一的知遇之恩始终谨记于心。他依然如学生时期一样,给予符定一极高的尊重。

毛泽东和符定一的相识相知,是伯乐遇见了千里马,他们亦师亦友的情谊,让无数人叹服不已。

柳亚子:“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早期预见毛泽东雄才大略必大有作为的人,除了符定一还有毛泽东的老朋友柳亚子。

柳亚子江苏吴江黎里镇人,是著名的民主人士、政治家,也是文采斐然的大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候,毛泽东和柳亚子就认识了。毛泽东的诗作大气磅礴、用词优美,深受柳亚子的赞赏;柳亚子的诗词感情热烈、气势恢宏,毛泽东多次称赞不已。

他们两位有文人的惺惺相惜,也有政治家的志同道合,每次见面都是相谈甚欢。

1929年,柳亚子通过接触对毛泽东有了深刻认识,十分认可毛泽东的领袖风范。

他在《存殁口号》一诗中写道,“人间毁誉原休问,并列支那两列宁。”将毛泽东和孙中山并列,并将他们比成是和列宁一样伟大的人。

那段时间风云际会,人才辈出,柳亚子却单单对毛泽东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见他早就预见了毛泽东以后的不同凡响。

列宁和孙中山都是伟大的领袖,柳亚子把毛泽东和他们相提并论,因此他也成为预见毛主席将成为中国领袖最早的人。

1945年,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发动军队大肆围剿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下,战士们的英勇反击,这些围剿节节败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亚子得知毛泽东革命队伍取得胜利的消息后,欢欣鼓舞诗兴大发,在诗中写下“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

这首诗中的毛郎指的就是他的老友毛泽东,他用这种方式庆贺反围剿胜利,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毛泽东敬佩之情。

1945年8月,毛泽东为全国和平考虑,赴重庆进行谈判。柳亚子得知后,亲自到毛泽东下榻之处拜访。

两位老友久别重逢,不胜欢喜,聊到开怀之处,柳亚子现场铺纸挥毫,赋诗一首,《七律·赠润之老友》。

诗词中“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表达了他们老友相见的欣喜之情,“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则表达了对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在随后的谈判中,毛泽东坚定的革命立场,为国为民的大义精神,受到柳亚子等爱国人士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毛泽东和柳亚子不仅是相互欣赏的诗友,也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战友。

同年9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再次前往重庆,他在谈判之余专程到柳亚子住的沙坪坝看望老友。

两人再次谈古论今,互相点评诗词。柳亚子趁机向毛泽东,索诗一首,毛泽东欣然应允。

后来广为传颂的毛泽东《沁园春·雪》,便是毛泽东赠与柳亚子的诗词。

柳亚子看到这首诗时,被诗中的大气磅礴、不凡格局所叹服,对着身边的人惊呼:“此乃,大作!可以比肩,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诗作。”

从这首诗词中,柳亚子看出了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不凡抱负,更加坚定不移的支持毛泽东的革命思想。

国共谈判失败后,战争爆发,柳亚子被迫流亡香港。临行前,他担心毛泽东的诗作丢失,亲自进行精心包裹,藏到公寓的隐秘之处。

1949年,毛泽东邀请已经回到北京的柳亚子,到颐和园益寿堂赴宴。他们尽情地谈古论今,品评诗词,讨论国家发展,一舒多年压抑的豪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各方面都亟待发展,柳亚子也积极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毛泽东和柳亚子是当今诗坛上数一数二的人物,他们以诗会友,以诗结盟,志同道合。这样的知己之情,至今仍是一段佳话。

杨昌济:“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可救国。”毛泽东的卓越才华、开阔思维,青年时期就已崭露头角,不仅符定一十分欣赏他,另外一位老师杨昌济也对他格外重视。

杨昌济不仅是毛泽东的恩师,还是毛泽东的岳父,他也是毛泽东早期的伯乐之一。

杨昌济先生是湖南长沙县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号怀中。他曾先后在日本、英国留学深造,并在德国考察学习。

满腹才学的杨昌济归国后,看着满目疮痍的祖国,民不聊生的百姓心痛万分。他拒绝了当时政府让他做官的邀请,决定以培育英才为己任,写下了诗词“强避桃园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昌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的过程中,与学生毛泽东相识了,由此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毛泽东在校学习期间,不仅刻苦认真而且志向远大,经常与同学一起围在杨昌济身边,探讨学问、思想交流。他的不凡谈吐和坚毅品格,深受杨昌济的赞赏。

杨昌济见识不凡,学识渊博,作为老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也引导他们注重思想提升,备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一到周末,毛泽东就会主动到杨昌济的家中,师生两人纵论天下、品谈古今大事、分析国家形势,常常一聊就是一整天。

1915年秋天,毛泽东与一些同学,因为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带头发起了驱逐校长张干的运动。学校领导支持校长张干,不赞成毛泽东的做法,决定给予其开除的处罚。

杨昌济不忍看着毛泽东这位优秀的学生就此失学,与徐特立等教师调查商议后,一致支持学生们的正义行为。他们要求校方公正对待学生们的提议,收回对学生开除的处罚,否则就一起辞去教师的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次协商,校方最终撤销了开除毛泽东的决定,让毛泽东继续留在学校读书。

毛泽东十分感谢恩师杨昌济的知遇之恩,不仅佩服杨昌济的才学,更佩服杨昌济的高尚品格。他从学术、思想到修身方式,都向杨昌济看齐。

毛泽东生活中坚持洗冷水浴,保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也是受益于杨昌济的影响。

1918年,杨昌济受邀到北京大学任教,离开了湖南。同年,毛泽东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前往北京与同学们一起主持留法勤工俭学事宜。

毛泽东到北京后,就成为了杨昌济家中的常客,经常一起研究学问和国家形势。杨昌济见毛泽东生活十分拮据,主动给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修书一封,希望能给毛泽东一个半工半读的机会。

有了杨昌济的推荐,毛泽东顺利成为了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每月有8元的工资,不仅可以阅读馆内的书籍,还可以接触到很多有识之士。

后来,毛泽东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因为共同的理想,渐生情愫。征得家人同意后,毛泽东和杨开慧确立了恋爱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19年杨昌济染上恶疾住院,很快就生命垂危。毛泽东作为学生和晚辈,一直在医院悉心照料。

杨昌济在去世之前,忍着病痛写信给好友章士钊,向他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位优秀青年。他在信中,言辞恳切地说:“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不得不说,杨昌济眼光独到慧眼识珠,早年便看出了毛泽东的过人之处。毛泽东后来也确实不负恩师所望,成为了救国救民的重要领袖。

在后来的回忆中,毛泽东多次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老师就是杨昌济,从这位恩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受益终身。

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曾经历经磨难,也曾经遭遇艰辛,但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符定一、柳亚子、杨昌济,最早预见了毛泽东的不平凡,给予了他肯定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不负众望,在峥嵘的革命年代,以救国救民为已任,带领着全国人民顽强抗争,建立起了伟大的新中国。

纵使时光流转、纵然历史变迁,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事迹,我们也当心怀感恩,永远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