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消息网5月31日报道 美国《发现》杂志网站5月2日发表题为《镜子如何永远改变人类》的文章,作者是斯蒂芬·乔治,文章编译如下: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痴迷于自己的倒影,而这种痴迷激发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镜子。

与希腊神话中的纳西索斯一样,早期人类最初认识自身倒影的方式可能是在水塘中看到它。

尽管他们一开始可能并未利用这一发现来梳洗打扮或观察自己,但到了某一时刻,他们可能终于明白看到的就是自己。

这并非一种无关紧要的能力——能够辨认出倒影就是自己而非自然界中的其他某种生物并不寻常。确实,有一些动物,比如大象、海豚和其他灵长目动物,也能通过这个所谓的镜子测试,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动物并不多。就人类而言,辨认出倒影就是自己——简而言之,拥有基本的自我意识——是认知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人类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角度看,镜子的发明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几乎是注定的。但和其他许多发明一样,镜子一路发展到我们所知的模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不完美,有时还耗资不菲。

人类知道如何制作玻璃已有大约4000年历史,而知道如何打磨自然形成的玻璃的时间要长得多。已知最早的镜子就是经过打磨的玻璃——具体来说就是被称为黑曜石的火山玻璃。这种手掌大小的镜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发现地位于世界上最古老城市之一——恰塔尔霍于克(位于今天的土耳其)——的墓地。

这些原始镜子的一面被高度打磨并成型。它们不仅有惊人的反射面,还展现了对那个时期的人类来说相当高超的工艺和技术水平。

随着人类越来越擅于利用金属,多个文明有了把青铜或黄铜捶打平整、然后将其表面磨光直到能照出人影的想法。

这方面留存下来的最古老例子包括公元前2900年前后古埃及制造的青铜镜子。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其他地方也出现了金属镜子。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喜欢镜子,有钱人甚至可以给他们的镜子镀银。

到公元1世纪时,人类的玻璃制作和玻璃吹制技术显然大大提高了,终于有人想到,可以通过在一块玻璃的背面涂上铅甚至是黄金来制作一块效果真正好的反射面。

根据这一时期的古罗马作家、博物学家老普林尼的记录,当时已经能够制作这种镜子,且镜面高度反光。

大约到了13世纪末,意大利——具体来说是威尼斯和穆拉诺岛——开始因其制作的高品质玻璃而闻名。到了16世纪初,威尼斯的镜子成为玻璃镜子的标尺。它们的大小和品质都备受青睐,欧洲乃至其他地区买得起这样昂贵的奢侈品的人都渴望拥有一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美的玻璃镜子的确变得更便宜了,但对于开始购买它们的中产阶级或商人阶层来说仍是昂贵的物件。一些制造商用锡和水银的混合物来制作镜子,这种材料尽管便宜,却有毒且危险。但是,很多这种镜子被保存下来,你在今天的拍卖会上仍可以看到古董水银镜子。

直到19世纪30年代,我们大多数人所知道的物美价廉的现代镜子才终于出现。1835年,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利比希改进了一种将硝酸银涂到玻璃上的方法,利用化学手段将硝酸银转化为一层薄薄的反光的银。

有了这一工艺,就能制作任意大小的物美价廉的镜子。如今,镜子制作工艺已不再使用银,铝成了首选的金属。

如今,镜子随处可见,它不再是可供炫耀的物品或奢侈品,甚至到了默默无闻的地步。我们几乎在所有地方都能看到镜子:在卧室和浴室里、汽车里、钱包里、甚至在网上——无论何时进行视频聊天,我们都能在屏幕上看到自己。

我们把镜子的存在看作理所当然。然而,不妨想象一下一个不存在镜子的世界,或至少是镜子不常见的世界。其实,这种情况距离我们也没有那么遥远。

科学家和哲学家花费大量时间和脑力来思考镜子的力量以及它对人类心理产生的影响。我们获得的总体印象就是,如果身边没有镜子,我们的文明和我们自身的存在都将变得大为不同。

正如历史学家伊恩·莫蒂默在他广受好评的著作《千年:从宗教到革命:文明如何在一千年间发生改变》中所指出的那样,镜子重塑了人类对以下问题的看法:作为一个个体意味着什么?他写道:“正是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这个举动……促使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人开始觉得自己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