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并非打击不了,很多时候是因各方利益盘根错节,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当下的“强实名”制度,就能打中黄牛的七寸,但它带来的新问题是,如何确定退票门槛。

跟你谈谈,黄牛为何总能抢走大部分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C photo / 图)

线下演出市场火热复苏,不少大型演唱会重启,抢票难屡屡登上热搜。比如杨千嬅、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让不少粉丝抢到怀疑人生,还是抢不到票,甚至还有“某广州房东划龙舟去珠江上听杨千嬅演唱会”的段子在微博被热议。

可“官网一秒空,黄牛遍地有”,在一些交易平台上,立即就有很多人在高价转售票源,显然,大部分票都被黄牛抢走了。很多歌迷对黄牛恨得牙痒痒,比如歌迷会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抵制黄牛的活动,呼吁“宁可鸟巢门口站,也不能让黄牛赚”,另一边,黄牛票仍在涨。

黄牛为何总能抢走大部分票?此前的反黄牛大战,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时下一些演唱会推行“强实名”政策(人、证、脸三合一),能够根除黄牛吗?

黄牛的票从哪里来

“黄牛的票到底从哪来?”这是很多抢不到票的歌迷普遍存在的疑问。为什么歌迷掐着闹钟抢票还是抢不到,黄牛手中却总有大把的票?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黄牛抢票主要靠的是抢票软件,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刷票的速度和频率,歌迷以为自己的手速已经很快,但其实抢票软件的速度比你还要快上几倍。

另外一种抢票走的是人海战术。在一些热门歌手演唱会开票时,一些黄牛会动员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微信群一起抢票——微信群的组员就类似于黄牛的下级“代理”,人多力量大,总会有抢到票的人,黄牛会在原票价基础上加价购票,之后,黄牛再加价转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

无论是抢票软件还是人工抢票,代表的仅仅是黄牛中的一类,可以将这类黄牛称为“散户黄牛”。黄牛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类“大户黄牛”,他们往往掌控了更多的票源,却不见得为公众所熟知。

大户黄牛的票,是直接从主办方和票务公司的手中来的。这或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个别主办方(并不是说“所有主办方”)竟然是黄牛的“帮凶”?

这背后都是生意经。一名歌手要开演唱会,一般都会先招标,主办方中标之后,就会跟歌手、票务公司协商票价、分成等事宜。在演唱会开始前,歌手已经从主办方那里拿到定金,歌手属于稳稳赚钱的,卖票的票务公司要承担的风险也小很多,主办方才是真正的花钱大户,比如得去申请演出许可、去租场地、去招赞助商、演唱会进行时得动用人员去维护秩序等等。

很多演唱会,主办方明面上是很难赚到钱的。有人会说,如果歌手的票价卖高一点,主办方的分成自然会多一点。问题是,票价很难定得过高,否则会被物价局约谈,歌手也会背上“圈钱”的骂名。

一级市场上票价不能定高,只能在二级市场上做文章。主办方作为承担最大风险的一方,在票源分配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比如有的主办方可以拿到30%的票(有些不规范的主办方甚至控制了远超合理比例的票源),这些票主办方可以用来内部流通,比如送给一些圈内朋友和大咖。

送完之后,还会有大量的余票。这时,个别主办方会与黄牛公司达成合作,加价后出售给黄牛公司,一些热门歌手演唱会门票假设平均加价500元,这样一来,主办方就可以通过黄牛的渠道赚取丰厚报酬,以弥补演唱会可能造成的亏损。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热门演唱会开票后就售罄,歌迷都买不到票,黄牛手中却有大把的票,甚至还可以选座。猫腻就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C photo / 图)

打压黄牛难

“强实名”也难

理解黄牛的票是从哪里来的,就很容易理解黄牛为何难打压了——黄牛与主办方、票务公司有时就是利益共同体。

周杰伦、杨千嬅这样顶级歌手的演唱会的票,当然是不愁卖了。而一些次一级的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就会卖得比较勉强。这时,主办方借助黄牛的“帮忙”,炒作出“一票难求”的假象,以此刺激一些歌迷对于演唱会门票的购买欲望。

更关键的是,还有很多更小众、粉丝基础不强大的歌手开的演唱会,在一级市场上,票一般都很难卖出去,主办方也不能明面上打折出售。有些主办方就会将卖不出去的门票,以比较低的折扣打包卖给黄牛,黄牛在二级市场上加点价格出手。官网上卖500元的票,到了二手交易平台上黄牛以200元价格出售,黄牛可能是100元从主办方那里“批发”的。

当一些主办方与黄牛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主办方也就做做样子谴责黄牛,不会真的与黄牛关系决裂。票务公司也是这个道理。票务公司内部的一些工作人员与黄牛关系密切,票务平台缺乏自驱力去提升反黄牛的购票机制。

黄牛并非打击不了,很多时候是因为各方利益盘根错节,于是他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实上,只要真想管,黄牛并非管不了。

譬如当下的“强实名”制度,就能打中黄牛的七寸。此前的购票实名制,仅仅是购票时必须实名(为的是防止黄牛大规模恶意刷票),入场时,买二手票的人也能持自己的身份证进场。

如今的“强实名”则称为“双实名制”,就是“一人一票一证”,不仅仅是实名制购票,还是实名检票,检票需要扫身份证加刷脸。这种“强实名”在火车票中早已经实行,如果在演唱会中推行,能够极大压缩黄牛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空间。

然而,“强实名”带来的新问题是,如何确定退票门槛。现在一些推行“强实名”的演唱会,是采取了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策略,这就会形成一个问题:歌迷如果有突发情况去不了演唱会,票就退不了,也无法转售出去,只能砸手上——这不是妥妥的霸王条款吗?

所以,不久前采取“强实名”的刘若英演唱会和梁静茹演唱会,都开了一个“退票窗口时间”,网上也就出现“刘若英,12小时内退票”、“梁静茹,24小时内退票”的声音。

如果演唱会可以轻松退票,对于主办方来说也是很大的风险。假设演唱会快到了,突然出现大量退票,这些票能否卖出去是个问题,重新卖出去也需要人工成本,万一卖不出去,票就只能砸主办方手中,演唱会出现大量空位也让歌手糟心。

就目前来看,“强实名”确实是打击黄牛有力的举措。难点在于,如何保障普通消费者的退票权,如何避免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被误伤?如何避免退票机制被黄牛钻空子?同时,如何尽量减少主办方的不确定性?

这需要业内群策群力,在“强实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退票机制,比如什么情况能退、退票需要多少手续费等,在歌迷权益与主办方权益之间寻求最大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