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高度复杂,这是由于在过去40年中中美都是新自由主义秩序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双方在利益上有着大量交集,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美国的相对衰弱,美国又对于中国保持着深刻的担忧和强烈的压制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所忌惮的,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因此拜登政府才提出了“护栏”说,即“在该对抗的地方对抗,在该竞争的地方竞争,在该合作的地方合作”。这种策略本质上就是美国要塑造有利于自己的博弈环境,将中国的博弈能力限定在特定领域,实现美国的确定性,继而让美国有机会依托既存优势压制中国未来的发展。

当然,我不清楚布林肯等人在制定这一政策时是如何考虑中国不接招的情况,甚至可能他们压根就没考虑过这种可能性。现在这批美国精英在单极时刻待了太久,加上美国事实上缺乏足够的外交传统,他们的战略思考能力是高度新自由主义的、美国中心的,这也会给我们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现在的策略就是将各个议题串联起来,形成一种边界不明晰的整体环境。这样的策略意味着中国可以在各个议题之间相互游走,如同水一样去柔性地博弈。比如美国要打科技战,那我们不介意加强台海局势的紧张,美国要打贸易战,我们不介意去在气候变化上发难。各个领域的串联,可以让美国在优势领域投鼠忌器,在劣势领域也难以发挥,从而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准备争取时间与机遇。

这种策略首先就要抹去对于美国而言的确定性。所以中国中断了高层到一线既存的对话机制,并且不介意出现一些危机和紧张关系。相反,我们可以设置新的紧张乃至危机,为其他相对弱势的领域议题争取机会和时间。其次,这种策略对于全局性和稳定性的把控要求非常高,只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不需要看重选票,国家自主性很高而观众成本很低,所以是具备执行这种长线、全局性博弈能力的。

这种策略的风险就在于,确实存在着危机失控的可能性,那么这就涉及到很多具体的临机判断以及实力后盾。换言之,中国可以确定的是双方都不想爆发直接的全面军事冲突,同时中国的实力是可以应付相关冲突的。这是适合中国相对弱势但没那么弱势的策略,也是最近反复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说并不是战争不可避免,而是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战争就真的不可避免。

目前来看,中国的策略还在持续,这也适合现在中美双方的具体地位和战略利益需求。在中国不接受“护栏说”后,美国方面会怎样出牌反而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危机随时可能爆发、2024年大选准备开始的情况下,美国缺乏将中国逼入“护栏”的实质能力。那么之后美国如何出牌,我们可以继续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