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鹰派高官相继宣布辞职,是否预示着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或将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布林肯正在被边缘化,沙利文正成为美国对华外交的关键人物,中国对此需留心。

近段时间以来,美国鹰派高官相继离职,引发舆论热议。不久前,美国第一副国务卿舍曼已经宣布,将于今年6月底之前辞职。随后,美五角大楼负责政策事务的副部长卡尔,也宣布将于今年7月辞职。此外,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中国组”负责人华自强也已经宣布了辞职意向,将于今年6月底正式辞职。还有就是今年2月离开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中国事务高级官员劳拉·罗森伯格。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方并没有提及这些高级官员离职的原因,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被外界视为美国政坛的鹰派人物,且主张对华强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舍曼与罗森伯格,一直积极鼓动对华极限施压,特别是罗森伯格主要负责管理“美台”之间的非官方关系,是“美台”勾连幕后最大的推动者。而导致中美关系受挫的所谓“气球事件”愈演愈烈,也离不开舍曼的推波助澜。另外,华自强虽主张与中国进行积极的接触,但这种接触也是建立在施压的基础上的,即通过所谓“实力地位”迫使中国接受居高临下的对话。而作为美国防部长奥斯汀的主要助手卡尔此前曾在中方拒绝与美军方通话后公开抱怨,声称中方对美方的喊话“已读不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逼迫美方撤回西太平洋”。并且他认为,中方的沉默,是在有意提高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风险。不难看出,卡尔这番言论显然就是在借机渲染所谓“中国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上述这些对华强硬派的美方高官辞职,外界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是美国释放与中国重修旧好的“积极信号”。因为当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脱离了正轨,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惯性来管理中美关系,那么中美关系必将陷入冲突,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类似的“积极信号”还表现在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双方官员的频繁接触,例如,中国外长秦刚同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的会面;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同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的会谈;再加上不久前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以及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的会晤。这一系列迹象的出现,让外界对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寄予很高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积极信号”出现之际,有一处细节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那就是作为美国外交一号人物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上述的外交活动中却是屡屡缺席。按道理来说,身为美国国务院一把手的布林肯,应该是牢牢掌握着对华交往的主动权,但现实情况是,自所谓“气球事件”后,布林肯的对华沟通渠道全面中断,反倒是沙利文凭借着与中国外交系统高层相对务实的关系,实现多次富有成效的电话沟通和线下会晤。对华外交活动中,布林肯貌似已经被边缘化了,而沙利文正成为关键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沙利文,外界有分析认为,中国需对此人留心。香港浸会大学前协理副校长杨志刚认为,沙利文是当今美国外交圈中“唯一能与中国交锋的高手”。在具体政策上,沙利文不排斥向中国学习,并且借鉴中国模式的精华,可以高效灵活运用在对华竞争上。例如,拜登政府在去年G7峰会上推出的所谓“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就有沙利文的建议在其中,而该计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依葫芦画瓢”照搬中国的“一带一路”。对于这样一位年仅46岁的美外交高官,中方不能有任何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