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湖北宜昌三峡坝区鱼群密集浮在水面的画面在网络上热传,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在一段航拍画面中,不计其数的鲢鳙和鳡鱼“群游”水中,大鱼横行的场面十分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些鳡鱼的体长甚至接近两米,体重超过了百斤。这种被称为“水老虎”的掠食鱼类群体出动,比例与鲢鳙甚至接近了1:1,这样的情况一度引发部分网友担忧:这么多掠食鱼类,会吃掉多少小鱼?

三峡坝区大鱼横行,“水老虎”数量太多了

据悉,这段航拍画面是在湖北宜昌三峡坝区拍摄的。从下面这张图片可以看出,大量鱼群密密麻麻浮在水面,其中圆头的是鲢鳙,尖头的是鱤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鱤鱼的体型明显要大出很多,这样的米级大鱼,正是大名鼎鼎的“水老虎”,长江中的顶级掠食者。鱤鱼最长可以长到3米多,体重可达200多斤。在这样的巨无霸鱼类面前,四大家鱼显得乖巧了很多。

有网友指出,坝区的鱤鱼数量太多,从比例上看已经快接近鲢鳙的数量,可以预见这些掠食者已经控制了这片水域的“生杀大权”,体型稍微弱小一些的四大家鱼,可能已经成为它们的腹中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量“水老虎”出现在长江,是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不少网友甚至担忧它们会吃光其他鱼类。要知道鱤鱼是名副其实的大胃王,每天可以吃掉相当于其体重10-20%的食物,对其他鱼类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威胁。

鳡鱼比例过高,网友呼吁人为控制其数量

虽然三峡坝区下出现大量鱼群现象被认为是一个好消息,但不少网友还是发出一丝忧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到那些米级巨物就害怕。”一位网友说,“这些鳡鱼太凶猛了,它们会大量吃掉其他的经济鱼类和珍稀鱼种吗?”

“我觉得应该人为控制一下这些鳡鱼的数量。”另一位网友说,“这些掠食者太多了会破坏生态平衡吧?应该人为控制其数量,比如可以让钓鱼的人来处理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长江禁渔以来,各种捕捞活动基本上销声匿迹,鱼类数量多了,自然给以其他鱼类为食的鱤鱼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它们的数量迅速恢复,时常有垂钓者钓获几十、上百斤的大鱤鱼。

鱤鱼数量多了,会不会造成局部生态失衡?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水老虎”曾被视为害鱼,它们是渔业养殖的一大威胁,有时候一条鱤鱼就能把一个鱼塘的大鱼小鱼全部吃光,让养殖户血本无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放眼整个长江,“水老虎”鱤鱼能翻起这么大的浪花吗?

专家回应:这是生态修复的积极信号,无须人为干预

对于网友们关注的三峡坝区下的大量鱼群现象,专家给出了解释。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介绍,这是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的一个积极信号,随着长江鱼类资源保护制度的贯彻,鱼类数量增多,为鳡鱼等肉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它们的队伍逐步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网友们的担忧,水产专家杨军指出:鳡鱼数量增多属于“短期优势种群”现象,随着繁殖期结束和完整生态链的自我修复,它们最终会达到物种平衡,在此期间无须人为干预。

在自然界中,物种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每一种鱼类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掠食性鱼类也不例外,它们在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其他鱼类的数量起到自然调节的作用,也是生态系统平衡机制中十分重要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想,如果没有鱤鱼,四大家鱼大量繁殖,最终也会导致其数量超出生态承载能力。掠食鱼类除了会吃掉一部分鱼类外,它们带来的“鲶鱼效应”,对鱼类基因的进化也有一定好处,“老弱病残”都被吃光了,留下的可都是优质基因。

长江禁渔期间,鱼类增多终归是一件好事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生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十年禁渔”之后,长江鱼类得到逐步休养,资源慢慢恢复,三峡坝区大鱼横行就是很好的例证。禁渔期间,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数量和活性会有所增加,这是一个正常的生态现象,掠食性鱼类诸如“水老虎”的数量也会大大增加,这并不会影响生态平衡,也不需要人工进行过早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其平衡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与其他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鱼类数量越多,并不意味着其他物种的减少或者灭绝,而是意味着整个系统的活力和稳定性的提高。

随着鱼类数量的持续增多,相信“十年禁渔”终将达到目的,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逐步放开一些限制,如休闲垂钓等活动,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