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党员干部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进一步引导带动家庭成员,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家风带动社风实际上是一种浓浓的家国情怀。杜甫带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在饥寒交迫中忧国忧民,在国家岌岌可危时表达出“勠力扫搀枪”的社会责任感;范仲淹矫正世风、严于律己、崇尚品德,拥有“先忧后乐”的思想节操和“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英雄气概;陆游胸怀“中原北望气如山”的豪迈气慨,鼓舞抗金斗志,临终示儿满怀壮志未酬的悲愤。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乃“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小家”与“大国”同命相依,同声相应,家国情怀就是要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兴衰紧紧相依,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将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融为一体。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带着使命感、责任心,从对家庭的责任走向对国家的大任担当。

家风关系到社风民风,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品质内涵,是社风民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以《诫子书》告诫儿子“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曾国藩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激励后人勤俭兴家;陶渊明以“夙兴夜寐,愿尔斯才”表达一位慈父的厚爱……千千万万个家庭弘扬和传承优良的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领导干部的家风更关系到党风政风,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家教家风,周恩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亲属,不搞特殊,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路上的开拓者;刘少奇在当选国家主席后召开家庭会议,强调自己的权力只能用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陈云为自己及身边的工作人员立下不收礼、不吃请的规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无数作风正派的共产党员共同筑起党的廉政之风。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领导干部学习家风建设的榜样,就是希望以好家风推动党风政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俭以养德,克己奉公,带头吃苦,重视家教和家风的养成,并持之以恒,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人民,以好家风支撑起好社风,巩固起好党风,发扬出好政风。

坚持把清廉家风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进一步发挥家庭在反腐倡廉中的特殊作用,从严把好自己的家门,自觉抵制侵袭到家庭中的请客、送礼、说情等不正之风,坚决做到非分之礼不收、不义之财不取、不廉之友不交。积极支持配偶依法依章依规办事,多吹廉洁“枕边风”,多念纪律“紧箍咒”,切实筑牢家庭廉洁的“防火墙”,守住幸福门,当好“廉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