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医生处方,因为带有特殊的医学术语和缩写,我们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但是在古代,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存在。

清代流传下来不少的医生处方或草稿,字迹大多都是工整端庄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清代御医汪必昌的手稿,他的草稿甚至被文物专家估值2.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聊复集》就是汪必昌的医学著作,是他一生行医的经验和药方总结,在清代时就有刊印出版,可是大家直到前几年才发现,当年刊印的这件《聊复集》是不完整的,还有一部分手稿没有发行。

这些手稿分为四部分:《怪证方法》、《怪证汇纂》、《针灸论》与批注的《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其中包含了540种疑难杂症的药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惊异的除了这些典籍,还有汪必昌娟秀工整的字迹。这些手稿上的字迹虽然存在一定的修改,但文字结体一丝不苟,点画飘逸灵动,整体娟秀,端庄;颇有唐人抄经体的遗韵。

汪必昌是清代安徽歙县人,生于1754年,嘉庆年间被选入太医院任职九年,颇受嘉庆赏识,还曾受过嘉庆的奖赏。《聊复集》集合了汪必昌的一生所学,是他从太医院离职回乡时所作并托人刊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专家根据这些药方每张四万元的价格,再结合其书法和史料价值,最终给出的这些手稿真迹的价格是2.1亿元。

无独有偶,这些《聊复集》的手稿不是唯一的清代“御医书法”遗存。下面这张图是清代御医佟文斌的手迹。佟文斌曾任清代太医院统吏,职位相当于现在的院长,颇受慈禧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他为清代端康皇贵太妃(光绪帝谨妃)写的处方,在2022年清代保利春拍中以12650元的价格成交。

这张图我们看着很大,其实不足一对手掌大小,上面的单字大小不过两公分,是标准的小楷,却能被写得如此间架舒朗,点画精细,当时读书人的书法水平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清代人的书法都这么好?这还是要回归到时代背景上去考量。

当时毛笔是他们的日常书写工具,那个年代的读书人,除非是不务正业,一般都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在官府任职的人更是如此,太医尤甚,字迹不清出了差错,可是要掉脑袋的。

徐浩《不空和尚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浩《不空和尚碑》

在明清时,朝廷也有统一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馆阁体”或“台阁体”;其实官方统一的应用书体不止明清时期有,历朝历代都有。比如唐代书法家徐浩,他的书法称绝一时,文武百官几乎无人不学。

由此可见,我们复兴书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