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这也是自从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节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深刻的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花朵的重视,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必然要做出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所以在今天,所有的小朋友们都十分的开心,幼儿园、小学,无不彰示着节日的重要,在这天,家长要给孩子准备礼物,学校要给孩子准备表演舞台,其乐融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进入近代史乃至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除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后来西方引进的节日之外,还出现了几个针对个体的极为重要的节日,: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青年节、劳动节、教师节。当然,这些是比较熟知的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节日。而在这些节日当中,却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现象:

三八妇女节是针对所有女性的节日,工作或者读书的成年女性,都会放半天甚至一天的假期;

六一儿童节是针对小学以下的儿童的节日,在这一天都会放假并会有相应的礼物和节目;

母亲节是针对所有母亲的节日,这是一个西方的舶来品节日,在这一天母亲会收到康乃馨及其他的礼物,大家基本都知道;

父亲节是针对所有父亲的节日,这也是一个西方的舶来品节日,送什么未知(或许是作者孤陋寡闻,但想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全看孩子的心意;

青年节,这是纪念五四运动的节日,建国后的节日,但参与的人数较少;

劳动节,舶来品但是本土的一个节日,针对的是所有的劳动者,是要放3天假期;

教师节,针对的是所有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的节日,有福利和假期(应该是,没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节日之后,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基本社会上所有的特定群体和个人都有一个节日和相应的福利,但是唯独少了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所承担的却是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支柱作用,付出了更多的东西,但也仅仅只是在付出,这个群体就是:男性群体。

在大家关注所有群体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都自动的忽略了这个群体,而将之所做出的艰辛和努力,轻描淡写的就变成了一句: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西方传来的节日,比如:情人节。在这一天,男性一定要送女性礼物的,这一天,女性是情人,男性只能算作被情人(新创的名词,不展开哈)。

其实说这个男性没有专门的节日也不对,有一个父亲节,可以理解为针对男性父亲的节日,但是与其他的针对个体的节日来说,是不是有点太草率的感觉?

当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说要挑唆群体之间的对抗或者说男女之间的对抗,而是说现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需要更高层面的动力来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行矫正。每个群体都应该是不偏不倚的被对待的,对于做出努力和相当的付出的群体不应该视之为理所应当,升米恩斗米仇,而是应该一视同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的价值观体系之下,男人反倒成了社会的绝对弱势群体,婚姻中的弱势却又要求在家庭当中财力提供和关怀提供上的强势,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成为了男人的标配;在外,还要能够八面玲珑,事业丰收。数不清的压力往男性身上再高压,却让男性获得不了应有的地位,连个最起码的节日都不配拥有。

不偏不倚之下,作者还是希望整个社会体系能够有一个重塑的过程,尤其是在各种扭曲的价值观的输出之下,特别是短视频功不可没,导致现在很多的女性群体出现了大面积的价值观被带偏的现象,盲目、无知、好高骛远,对于男性的偏执和施舍的理念,这些在网络上制造价值观的不良个人和媒体责任不可推卸。电视剧中的偶像类主题也贡献了足够的力量,甚至是几乎所有的电视剧都在宣扬这样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反对女权,不反对女性地位的提升,但在提升的过程当中,不应该以完全将另一端踩在脚下的感觉。天平之所以称之为天平,是因为两端的平衡,一头轻一头重,那成了跷跷板,不是公平,是玩具了。

女权可以,但是女权真的是很要命的东西。如果你真的不服气的话,看看当年日本疯狂崛起的女权之下所造就的后果,到底是救了女性还是害了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