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媒报道了一则新闻,说是最近几个月里,中印两国“互相”卡对方记者的签证。不过,这种说法,多少有点“歪屁股”。因为确切地说,这一轮驱逐记者的风波,完全是印度单方面挑起来的。

今年3月,印度方面在没有给出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无端驱逐中国记者。中方多次与印度政府沟通,但对方都没有给出合理的理由,无奈之下,只能对等采取反制。据悉,印度四名驻华记者中,两人未获得返回中国的签证,一人被吊销记者证,不过他还赖着不肯走。

而新德里方面,本月拒绝为在该国的最后两名中国官媒记者续签签证,目前两人已经在签证到期后离开印度。也就是说,现在印度已经没有中国官媒的记者,这还是自1980年代以来的首次。显而易见,中国和印度在这一轮“记者风波”中,一个是受害者,一个是加害者,根本不存在“互相”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记者

派驻印度的中国记者一直是一个“高危”职业,就如同派驻西方国家的俄罗斯外交官一样,经常被拿来当作政治表演的工具。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印度就不断拿中国媒体“开刀”。最夸张的一次,在给不出理由的前提下,印度硬是卡掉了当时新华社驻新德里分社的社长的签证,一共三名中国记者被迫离开印度。

而印度最近这段时间,之所以故伎重演,和印度总理莫迪眼下面临的“内忧”和“外患”直接相关。莫迪的“内忧”,指的是2024年印度总理换届大选。众所周知,莫迪是靠搞印度教民族主义执政的。但是眼下这条民粹路线,出现了“盛极而衰”的势头。

莫迪推行的这套印度教民族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强行在印度内部整合出一个占绝对多数的主体民族,然后增强中央政府的凝聚力。但是,由于这条路走得太急,直接激化了内部印度教教徒和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教派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

为了防止“内爆”,莫迪当局只能向外转移矛盾。而中国,就成为了那个“靶子”。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道路,属于典型的“听上去很美”,但执行起来一塌糊涂的路线。和中国不一样,印度没有经历过革命,独立之初从英国殖民者那里“接盘”了全套的治理体系,导致现在“半身不遂”。

英国当年统一印度半岛是为了当殖民地的,不是为了帮助当地大踏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工业化,所以在印度的宗教、民族、行政区划等一系列领域都埋下了很多的“雷”。印度有100多个民族,按照传统的民族划分方法,人口最多的印度斯坦族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也不超过五成,地方上山头林立,泾渭分明。

中央命令到了邦一级开始,就要看地方长官的眼色,直接导致很多政策都推不下去。印度搞基建、搞生产这么多年总是停滞不前,还闹出过修高铁五年只修出10公里的笑话,这种散装的国家结构“居功至伟”。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就是为了治疗这种弊病而提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教大壶节

简单来说,莫迪希望通过印度教信仰,改变内部的身份认同标签,从“我是某地某族的人”,转换成“我是信仰印度教的人”。在印度国内,信仰印度教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八成左右,印度教的基层组织在各地分布得也相当广泛。

可以说,如果莫迪能够做成这件事,那么印度不但能够拥有一个占总人口比例八成的主体民族,还能够依托印度教的基层网络,建设一套现成的“地方机构”,突破邦与邦、乡与乡之间的限制,一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当然,莫迪想象很美好,执行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几年,为了抬高印度教的地位,莫迪出台了一系列打压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他教派的政策。从2014年开始,印度的宗教暴力事件直线上升,每年有近千起。就在5月初,印度东北部的一起教派冲突就导致至少60人死亡,3.5万平民被疏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为议会大楼剪彩

最近,随着2024印度大选的临近,印度内部又掀起了一轮反对莫迪激进民族政策的浪潮。几天前,印度新的议会大楼落成,莫迪在“剪彩”仪式上全程高调引入印度教泰米尔文化元素,甚至直接趴在地板上来完成“祈福”仪式,引起了反对党的强烈抗议。

同时,也是在5月中旬,莫迪领导的印人党在印度南部重镇、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克邦的地方议会选举中遭遇“滑铁卢”,以66:135的悬殊差距败给了国大党,丢掉了执政地位。外界普遍认为,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卡纳塔克邦的穆斯林对印人党民族政策的不满直接挂钩。

可以说,现在的印度,民族问题正越来越逼近“内爆”的警戒线。接下来一年时间内,随着国大党和印人党在议会的争夺战越来越激烈,这些问题肯定还会被拿出来大做文章。在这样的情况下,莫迪为了给自己的激进民族政策导致的恶果找一个宣泄口,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在外界树立一个假想敌——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印关系

说“外患”,则是因为莫迪最近急着在外交上帮印度“刷存在感”,但是取得的成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了给接下来印度在美国的“外交表演”做铺垫,莫迪才选择在中国问题上大做文章。印度是今年G20峰会的主办国,但因为美西方和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拉锯战”,导致今年G20外长会、财长会都没有发布联合声明。

不久之前,由于印度强行把G20的旅游分会议,安排在存在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结果遭到了穆斯林国家,以及中国等与印度存在边界冲突的国家集体反对和抵制,办得灰头土脸。

6月,莫迪要去华盛顿和拜登见面。为了赚回之前丢掉的外交分,莫迪肯定是希望能够和美国签一份“光鲜亮丽”的文件的。但是莫迪也很清楚,美国拉拢印度,动机无外乎基于两个问题,一个是在乌克兰问题上选择美西方,一个是在印太“拉帮结伙”对付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访美

针对第一个问题,印度在军事和能源领域,短期内没办法改变对俄罗斯的依赖,同时他也离不开莫斯科在一些国际事务上的支持,所以大概率和美国谈不拢。既然如此,那印度就只能在中国问题上下功夫。而驱逐中国记者,摆出一副印度和中国“不对付”的样子,算是莫迪给拜登交的一份“投名状”。

当然,如果只是停留在互相驱逐记者这步,那么中印之间的关系,短期内大概率不会因为这件事出现太大波折。毕竟,就像上面提到过的,从2016年开始,印度就不断针对中国媒体工作者了。像给予中国记者不公正和歧视性待遇,例如缩短签证有效期、卡审常驻申请等,对新德里来说如同是“家常便饭”。

莫迪心里也很清楚,现在中国想要反制印度,手段太多了。打比方来说,从去年开始,中国在西藏和印度的接触区域增设了一个装甲合成旅,防止印度突然“作妖”。而且,在莫迪和拜登见面之后,今年下半年的G20领导人峰会、金砖峰会、上合峰会这些印度想“秀风头”的场合,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莫迪大概率会时不时给中国找麻烦,以提高自己在美西方的“身价”,但不太可能真的和中国撕破脸。印度外长最近在公开讲话中也承认,中国的崛起比印度“更快、更引人瞩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想要谋求“与中国建立更好的关系”。

印度这段时间在中国最重要的红线,也就是台湾问题上始终保持沉默,不怎么刷存在感,也算是莫迪“心中有数”的一个证明。

不过,随着印度新一轮“选举季”的到来,如果莫迪不改变这种把炮口对着中国输出矛盾、给自己民族政策“甩锅”的竞选策略,未来一段时间,中印之间的变数肯定会越来越多,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印度上世纪就干出过让中国人“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明白”的闹剧,现在莫迪会不会又一次“头脑发热”,必须谨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