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是雅致的,但古画也是宏伟的,例如北宋绘画大师范宽所画的《溪山行旅图》就震惊了无数人,甚至让“水墨之父”都潸然泪下。

这幅《溪山行旅图》高2米多,宽1米多,画面的2/3都是巨山,我们站在前面,就好像泰山立于眼前,颇具威压,因此被后世誉为“巨碑式山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这幅画最神妙的是,他用三重视角将画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画面最底部的石头,采用的“短波皴”技法。

几块奇石垒叠在一起,挡住了前方的道路,以一种俯视的视角进行展现,接着画面进入到了第二部分,这部分用的是“芝麻皴”技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角度变成了平视,我们能看见山脚下堆砌的怪石、叠叠密林、以及匆匆赶路的行人和驴子,整幅画面颇为清晰。

第三部分也就是这幅画作的重头戏,这一部分主要画了远处的高山,这座巨山耸立在天际,好像直立于眼前,让人颇感震撼,这层视角就是俯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部分范宽用了一种“雨点皴”的技法,这个技法最能展现北派山水的宏伟壮丽,但是步骤颇为密集繁杂。

因此台北故宫博物馆李霖灿认为,“现代水墨之父”刘国松就是被范宽这不厌其烦的技法感动到流泪不止,把山的恢宏画到顽石点头,让人敬佩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这三种视角还代表了三重人生,赶驴人只关心眼前温饱,这是一种“求生”的探索,而密林中要去往右侧寺院中的僧人,是在慢慢修行。

追求自我精神的突破,渴望得到解脱,这是一种“炼化自我”的阶段,最后的高山矗立于天边,代表了人生的终极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世俗的干扰,对于过往坎坷一笑了之,做到“放下一切,宠辱不惊”,坦然自得的面对生活。

范宽这幅《溪山行旅图》内涵深远,技法惊人,把俯视、平视、仰视三种视角集合在一起,增强了画作的立体感,是北派山水的经典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董其昌誉为“宋画第一”,但是宋代到近代900多年一直不能被确定为真迹,直到1958年,李霖灿在行人后面的夹缝中找到“范宽”二字。

才被确认为真迹,如今是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三宝”之首,被专家们视为“第一神品”,每四年才进行一次展出,是书画史上真正的“绝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挂在办公室、书房、会客厅等地也非常适合,可以彰显主人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品味。

时常赏析,不仅可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艺术思维,而且画中的人生哲理内在丰富,能够修身养性,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生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整幅画作极为高清,画中的墨色变化、人物、驴子,甚至各类皴法技艺都清晰可见,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