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们的心又碎了,何时能拿回损失变成未知。

近日,恒大财富突发公告,“因资金回笼情况不理想,5月可用兑付资金不足,无法按原标准兑付。”

自从恒大暴雷以来,恒大财富的兑付也出现了问题。当时许家印曾经表示:“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

然而,现在的状况却让投资者们感到心碎,到底何时能拿回损失变成了未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月兑8000到未来无期

从月兑8000到未来无期

有恒大财富的投资者透露“小额10万的投资者基本兑付完毕,5月给的是467元,而且越来越少,难受的主要是大额的投资者。”并没有按照之前约定的兑付金额2000元。

根据相关信息统计,恒大财富给投资者的兑付方案也发生了三次变化。

最开始在2021年9月,恒大财富披露的兑付方案共有三种方式:现金分期兑付方式、实物资产兑付方式及冲抵购房尾款兑付。

第一次改变兑付方案是在2021年12月31日,当时因恒大财富投资的项目资金回笼不理想,调整兑付方案为每月向每位投资人兑付本金8000元。

到了2022年11月30日,恒大财富第二次变更了兑付方案,将现行每人每月兑付80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兑付2000元。

再到最近第三次更改兑付方案,本月可用兑付资金不足,无法按2000元原标准兑付。

其实当时最初的兑付方案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还爆发了较大规模的聚众维权事件。但是放在现在看来,要是能以当时的方案兑付那可太好了。

恒大自救之路困难

恒大自救之路困难

就在恒大财富发布公告的前两天,恒大地产也发布公告披露最新债务情况。

截至今年4月末,涉及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不含境内外债券)累计约人民币2724.79亿元;此外,截至今年4月末,恒大地产逾期商票累计约人民币2459.87亿元。那么按照这个数据来说恒大地产预计还有745.34亿债务是未到期的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公告中还透露了截至2023年4月末,恒大地产通过股权转让、土地及在建工程转让、信托、代持等方式,已完成过户的房地产项目共计65个。

也就是说,爆雷32个月以来,恒大全国的778个土储项目,平均一个月只转让2个项目;但是这65个项目中还加上了债务到期被金融机构强制收回的,所以恒大真正主动转让的项目数量更少。

现在回头看看,如果恒大当时在刚暴雷的时候就把拥有的778个土储项目卖了还债的话,应该至少是可以还掉一半的债务,可惜在当时许家印明确表示不考虑靠卖项目填债,更是表示:“原则上恒大10年内不买地,但现在也不能贱卖土地。”

毕竟当时房地产市场刚开始呈现下行趋势,都想着留着优质资产,万一以后市场回暖了呢?谁又能知道现在房地产市场如此低迷呢?

值得一提的是,半个月前,许家印成为被执行人,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到现在许家印才被执行。

当然,恒大也有一则好消息,恒大汽车透露了恒驰汽车于2023年5月复产的消息。

希望恒大汽车这次的努力能为恒大的自救带来新的方向。

恒大自救之路的启示

恒大自救之路的启示

恒大爆雷后的一系列自救行为,为其他爆雷房企或者目前面临着经营危机的企业,也带来一些启示和警醒。

恒大在过去几年房地产高速发展中采取了大量高杠杆、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这也是导致很多企业爆雷的原因。因此企业应该制定长期规划,坚持稳健经营,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同时恒大在资产配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过于集中在房地产领域,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投资。而从如今多元当道的大趋势来说,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应该合理分配资产,分散风险,寻求多元化发展,避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企业遇到风险的时候,应该积极考虑出售资产、股权、土地等以增加现金流,主动地与债权人协商债务重组,积极与股东、投资者和公众沟通,从而增强透明度和信任度,避免产生信任危机。

日常经营中,企业则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组织架构、精简人员、削减不必要的开支等,以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放在最后

放在最后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

恒大走到现在这个地步,还是希望最后能软着陆,毕竟这巨额债务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家庭。

而企业也需要从根本上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等。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面对现实问题。

当然,支撑企业稳定、长期、高效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升级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做好包含战略体系、账体系、钱体系、税体系、管控体系在内的大财务系统的搭建,才能让企业真正做到越来越赚钱,越来越值钱,越来越长寿。

必要时,寻求专业财务利润管控专家咨询服务,借助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内控体系,做好财务筹划、资金管理,提升企业抗风险杠杆,减少企业暴雷风险。

如果您的企业有财务风险防控方面的疑惑,点击关注,给我们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