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如果再生一个孩子,我一定不在小事上过度消耗孩子”

这是网友派派妈的留言

作为一个教育上的过来人,派派妈还衷心劝诫大家:

“糟糕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就是在小事上不停地批评、打压、甚至抛弃孩子,这些过度消耗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如此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会找出属于自己的枝丫

你可以修剪让小树长得更直溜,但记得不要随便掰断孩子长出枝丫的理想

或许就是那根分出的小枝丫,也或许是那件不经意的小事,都会成为压垮孩子的直接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派派妈就是陷入了这个的误区

从她的分享来看,在小事上不停消耗孩子就是教育失败的最直接原因

比如,喜欢讲大道理:

•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掉了一粒米,妈妈会当场讲起“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耳边会很快响起“走路不知道看路,能不摔跤吗”

•如果不小心打破了一只碗吃饭、摔坏了一个水杯,吃个饭把衣服弄得油乎乎的,那一整天都会揪着“做事情不认真”不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或者,随意打击否决:

•写作业不是写作业,而是在监工下完成艺术品,一个字没写好就会立马被批评“看看你写的字,连狗看了都摇头,你就是这样的水平吗”

•每天除了学习就不能有其它的娱乐,否则就会被随意打击说“学习那么差,你有什么资格去玩,什么时候把成绩提上去,你才有选择的权利”

•事事讲究完美、把目标定得太高,你告诉妈妈“这次我考试进步5分”,她会说“只进步5分有什么好炫耀的,要是能考第一名,这才是真正的厉害”

教育孩子最怕在小事上不断消耗,特别是生活中的不小心犯错,孩子当时的心情或许比父母还要难受

如果你在孩子最需要安慰鼓励的时候,选择忽略他们的情绪,更看重结果地批评数落孩子

那么,在孩子的内心每一件小事仿佛都是犯了天大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孩子自身容易敏感焦虑、胆小怕事,对父母也会从此关上心灵门窗

一颗时刻防备、疏远的心又何来好的亲子关系呢?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家长之前对孩子的打压有多强,他们对父母的怨恨、抵抗就有多深

爱孩子,也是从情绪态度、支持爱护方面让他们开出属于自己的枝繁茂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末和朋友聊天时她显得有些沮丧

嘴里还念叨着“发现我的教育真是失败,真的,简直是把孩子养成了一个仇人”

再想想我们养育孩子的初衷,奔着希望孩子更好的由头去不停地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而行动

可教育孩子的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在亲子关系方面更需要用适合的方法去经营

都说,好的亲子关系是在于好的家庭气氛,那父母的态度也会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态度

想要养出懂得感恩、知道努力上进的孩子,就不要在小事上过度消耗孩子

那在朋友的教育故事里她又是如何在小事上消耗孩子的呢?你只需要不断挑刺就够了

举个很明显的例子

朋友女儿中考那年,没有考上如愿的高中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整天都是唉声叹气,逢人就抱怨在孩子身上所倾注的投资:

“我到现在都没攒下什么钱,就是因为我在孩子身上投资太多了”

“当初上辅导班时,老师说:「你家孩子的基础太差,需要上提高班」,我二话没说给她安排二对一教学,一个老师教两个孩子,那总该学得好吧?结果还是不行,最后也考了一个不太理想的学校”

也因为这些话,朋友的女儿不久后就跑去饭店当服务生,每天累得倒床就睡,可孩子却乐得自在地说“上班也挺好玩的,大家都夸我做事情做得认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一听那还得了,哪怕考个差点的学校也得去学习,不能早早地步入社会

又因为这份苦口婆心的劝说、竭尽全力的安排,母女俩又开始了拌嘴之争

情急之下,孩子说出了心里挤压已久的情绪:

你每天就知道说学习、学习,你有真正用正眼瞧过我吗?既然觉得我那么差,为什么又要整天逼着我优秀呢?还不如放过你、也放过我”

直到那一刻朋友才知道,孩子需要自信,更需要在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中优秀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孩子不能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并不是说孩子犯错后不能管教

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采用孩子能够接受、且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力量

“如果让我教育孩子,我一定不会在小事上过度消耗”,这是前几天朋友月月说的话

作为一个在小事上过度消耗的“过来人”,月月的童年就是在紧张、胆小下时常处于内耗状态

举些例子吧

放学回家晚了会质问“干啥去了,是不是又跑去玩了”

回家要是鞋底带了很多泥巴会被责备:“怎么一点眼力劲儿都没有,鞋底那么多泥巴都不知道在外边蹭一蹭吗”

吃饭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还会被嘲讽说:“多大的人了,吃个饭还能把衣服弄脏,真丢人”

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讽刺、责备甚至当众羞辱下的孩子来说,月月是悲哀的

至少在亲子关系方面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母亲大部分时间都在纠正错误、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所以,月月每次就看到老妈就跟耗子见到猫一样,走路小心翼翼,甚至连呼吸的声音都不敢用力

直到如今,哪怕月月已为人母了,也同样是想说就说、遇到事情就批评

就在前几天,月月接她女儿放学时,小朋友走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

这件事情被母亲知道后,她完全不顾有小孩在场,对月月这个亲生女儿就开始大声批评:“连个孩子都拉不住,你看看你还能干什么”

年幼的小孙女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当时就被吓得躲在妈妈的身后,等到事情过后才敢倾诉说“我外婆太可怕了,她怎么那么凶,我都不敢靠近她”

也就是这句话让月月下定决心:“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能让自己的小孩重蹈覆辙,承受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的家庭教育从来都是带领孩子向前看

那些在小事上不断消耗孩子,只会让他们停滞不前

在小事上的不断否决、批评,若孩子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感同样也缺乏积极向上的行动力

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羡慕堂姐露露

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所生活的家庭也是能够让人感受到自在的松弛感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堂姐并不是大伯大妈亲生的女儿,据说是从别人家里领养的小孩

对于这个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女儿,大伯一家从未有过亲疏之分

特别在本身就不富裕的年代里,堂姐就是那个最先拥有自行车、手机、拉直发的幸福女孩

记得每逢周末,堂姐骑着自行车在路上飞驰时,简直是让身后的一帮小迷妹羡慕极了

初二那年,堂姐还成为全校最先拉直发的学生

有人羡慕

也有人不解

可对大伯大妈来说,爱美是一个女孩的天性,只要是不违反规则、突破底线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意见未必是坏事

在这样自由、尊重、爱护的环境下,也注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差不了

这不,已经31岁的堂姐,都已经怀上二胎了,她和大伯大妈的关系还亲如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聊天还得知

堂姐给大伯的备注是:皇阿玛

给大妈的备注是:皇额娘

幽默风趣的备注+亲切友好的关系,他们一家人一直生活得开心、幸福

比起那些十天半月不联系一次的亲子关系,我认为养女当如堂姐那样,不管每天有多忙都在家人群发起群聊

哪怕是一句“吃饭没有,吃的什么饭”,都是眼中有你的重视、也是建立有效亲情联系的桥梁搭建

而好的亲子关系也是一开始种下的结果,你在孩子需要被重视的时候对他们善解人意,孩子也会把这份美好延续在你的身上

别忘了,你对孩子的方式还决定着孩子对你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的最高职责是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5岁女孩娜娜,有次不小心把餐桌上的牛奶打翻了

妈妈看到这一幕没忍住,把娜娜批评了一顿:

“怎么回事?你看看你还能干得了什么?如果被玻璃划伤该怎么办?”

明明是关心孩子,可话到嘴边却总喜欢用“狠”话说出关心的语言

可孩子并不会理解这种关系,反而觉得自己是个被人厌恶、甚至被抛弃的人

而我们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呢,虽然有一些家长的家规家风比较严格,但总体上少不了松弛有度的理解与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是孩子把水杯打翻,我特别欣赏演员陶虹的教育观念

她在一次采访时透露说,女儿有次把桌上的玻璃杯打翻后直接被吓到不知所措

那眼里尽数恐慌、自责的神情让苛责的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陶红知道,孩子犯了错并不是靠批评指责就能让他们意识到错误

所以,当女儿再一次出现同样情况时,陶虹选择在孩子最恐慌、最自责的时候抱抱孩子

也就是这一抱,憋屈了许久的心理问题也在一瞬间得到倾述,伴随着“哇”的一声委屈哭声,孩子也在妈妈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港湾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把孩子身上的错误最大化,让孩子都对自己产生“我不行”的自卑感

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也需要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正确的教育方面,特别是攻击和指责行为从今天开始就要结束了

毕竟,好的成绩是可以慢慢提升,可孩子的心灵若是受伤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关于不在小事上过度消耗孩子这个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