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对中国动武都不行,我绝不允许!”销声匿迹二十八年,中国脊梁一朝发声,让世界为之震颤!他是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也是我国的氢弹之父——于敏。

1926年,于敏出生于河北芦台镇(现划归天津)的一户普通家庭,自幼就展现出绝佳的学习天赋,1944年,意气风发的少年才子成为北京大学工学院的一名新生。

当时的大学生是货真价实的天之骄子,毕业以后包分配、包前程,如无意外,于敏将会按部就班地沿着既定轨道一路前行。

然而1945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扭转了于敏的命运轨迹——这一年,美国投掷的原子弹几乎毁灭日本广岛,强大武力的威胁,也震撼了于敏的心灵,他清醒的认识到,核武器是未来国家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底气。

于敏立志要为自己的祖国奋战,1946年,他顺利转入理学院,此后专攻理论物理专业方向。

毕业后,于敏深感学海无涯,继续就读研究生,并留任北京大学成为一名助教,1951年,钱三强发掘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将他调任到中科院刚刚成立一年的新部门——近代物理研究所。

1950年成立的研究所中汇聚了中国科学界的顶尖大脑,在这里,于敏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也让他飞速成长,于敏在核物理方面有着独到的天赋,发表的多篇论文内容详实,在学术界逐渐声名鹊起,也因此登上了国家的名单。

1960年,钱三强神情凝重地找到于敏,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氢弹技术研究小组,在当时,氢弹技术是我国最顶尖、最保密的研究项目,于敏听到这个好消息,毫不犹豫的点了头。

钱三强反而有些犹豫,他让于敏好好考虑,研究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如果同意就要放弃辉煌的过往,做好隐姓埋名一辈子的准备,于敏能忍受这种落差吗?他可以,不需要考虑的时间,于敏立刻表示,事关国家存亡,自己绝不能置身事外。

很难想象,在当时所有的核物理研究专家,基本都有国外留学背景,只有于敏是唯一一个没有出国留学、仅仅依靠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就做出成绩的优秀学者。

虽说是保密等级最高的高精尖研究项目,但当时中国的设备十分的落后,只有一台普通的电子管计算机,计算频率在每秒万次,两弹同时进行研究,都需要用到这台“宝贝”,95%的时间都被原子弹小组划分走,于敏每天就盯着原子弹小组,人进我退,人退我进,努力用好剩下的5%。

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他仍旧信心满满,他的组员每人都攥着一把计算尺,大家就是依靠这样简单的工具,进行各种复杂数据的核算,四年里贡献出69篇研究报告,为氢弹研究构架起翔实的数据根基。

1965年10月,于敏进行了氢弹原理设想的学术报告,研究者根据这个学术报告的内容试算了两个模型,结果令大家十分满意,这标志着研究跨出了重要的一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几年来隐姓埋名奋战的无名英雄们。

1967年,我国排除万难,成功在西北上空试爆氢弹,是继西方大国和邻居之外,世界第四名拥有氢弹的国家,再也不需要忌惮所谓的核威胁,我们有了充足的底气!

我国的氢弹不同于其他国家,不仅保存时效长,还便于实战运载、空投,虽然只有一吨左右的重量,但威力相当于330万吨TNT,可以说一步便跨越至国际领先地位。

1999年,于敏因杰出成就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9年,又荣获一枚主席亲自颁发的共和国勋章,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最高荣誉,销声匿迹28年,一朝出手就击碎了美国的核威胁,于敏用自己的力量向世界宣告中国不可战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