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虽然在两军对峙的战线上战况并不激烈,但对后方领土的袭击却愈演愈烈。还记得上周有两个亲乌反俄的雇佣兵组织进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境内进行骚扰战,被俄罗斯安全部队消灭了数十人,摧毁了数辆美制装甲车,并赶出境外的事吗?实际上,这样的骚扰战并未停息,这两个武装组织,“俄罗斯志愿营”(RDK)和“自由俄罗斯军团”并未受到致命打击,最近几天又开始袭扰战了。

【参与袭扰战的反俄雇佣兵武装组织准备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袭扰战的反俄雇佣兵武装组织准备出发】

据海外媒体报道,自6月初开始,1000多名“俄罗斯志愿营”和“自由俄罗斯军团”士兵,在乌军火炮的支援下又对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展开了进攻。这两个武装组织的社交媒体账号声称他们进入了别尔哥罗德州,开始在几个市镇和村庄作战。但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俄罗斯武装力量将这两个武装组织挡在了国境线外,但是来自乌克兰境内的炮击造成了一些建筑物损坏和平民受伤。目前外界无法判断哪方说的是事实。

(乌军炮火炸毁俄罗斯民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军炮火炸毁俄罗斯民居)

俄罗斯国防部的官方媒体甚至在社交媒体账号上给出了一个详细的战斗统计:从6月1日凌晨3时57分开始到9点50分,这两个武装组织的小股作战力量对多个俄罗斯境内目标发起进攻,使用几十辆装甲车或者民用车辆。最后俄罗斯国防部总结战果:“俄军使用温压火箭弹和高爆榴弹对其实施了猛烈轰炸,大批乌克兰恐怖分子遭到围杀、四辆装甲车、一辆BM-21火箭炮车和一辆皮卡在乌克兰边境地区被摧毁。”而俄方在谢别金斯基区有8人受伤,没有人死亡。同样,目前外界无法验证这些是否是事实。不过从总体来看,俄罗斯官方发布的消息比乌克兰方面发布的消息可信度要高。

【别尔哥罗德州一个工厂受到炮击浓烟滚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尔哥罗德州一个工厂受到炮击浓烟滚滚】

对于这样的袭击,我们是有一些疑问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样的袭击意义何在?俄罗斯在靠近乌克兰边境的地区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战略目标,这些亲乌克兰的雇佣兵武装所做的一切破坏活动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仅限于干扰了当地人的安定生活,对俄罗斯内陆的广大地区几乎完全没有影响;由于参与进攻的武装组织人员不多、装备有限,仅能发动连级规模的进攻,对俄罗斯国防力量的牵制作用也不大。

【6月初乌军袭扰战的主要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初乌军袭扰战的主要地点】

俄罗斯仅动用内务部队和安全部门的少量资源就能将他们击溃,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由于没有得到俄罗斯人民的认同,这些武装分子在渗透进俄罗斯本土后注定走不远,也注定会被消灭,或者被驱赶出境。那么他们为何还这么积极?

【5月23日袭扰战地图,可以看出规模比6月1日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3日袭扰战地图,可以看出规模比6月1日大】

我们认为主要是宣传作用:这些袭扰作战表明乌克兰方面的武装力量有进攻俄罗斯本土的能力,能够提振士气;两个武装组织都号称由反对普京、亲乌克兰并且亲西方的“俄罗斯公民”组成,能够制造“俄罗斯国民反对普京”的国际舆论;根据这两个武装组织的宣传,在战略上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袭扰战来让俄罗斯国内的反普京势力“揭竿而起”,但估计最终会事与愿违。

这两个武装组织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宣传是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把他们自己描绘成“将俄罗斯人民从普京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正义力量,并且劝告当地居民遇到战斗时应该留在家里,平民并不是目标,两支“正义的解放军”能够保证平民的安全。他们真的以为这种宣传会让俄罗斯居民相信吗?

【5月23日袭扰战中被摧毁的美制悍马装甲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3日袭扰战中被摧毁的美制悍马装甲车】

更有意思的是各方对这两个反俄武装组织的看法。俄罗斯官方将他们称为“恐怖组织”,而以《战区》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媒体将他们称为“极右翼”武装组织。什么叫“极右翼”?在西方的语境里,这就是“新纳粹”的代名词。乌克兰政府官方并不承认这两个武装组织与乌克兰军队有隶属关系,而且坚称乌克兰军队并没有直接参与这些袭扰战,这些战斗是俄罗斯人自己的内战。但乌克兰军事情报局的官员向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承认,乌克兰“与这两个组织有某种形式的合作”。

对于这些袭扰战中使用的美制装甲车辆,美国国防部表态称,不希望乌克兰方面使用美制武器装备来攻击俄罗斯本土,但并没有对袭扰战本身发表意见。英国和德国的国防部长最近几天均表态:“乌克兰有权进攻俄罗斯本土”。当然他们并没提是否允许乌克兰军队使用他们支援的武器来进攻俄罗斯本土。总之,北约主要国家都是一副投鼠忌器、外强中干的样子。

不过,有这样的以俄罗斯公民为主的反俄武装组织存在,确实说明俄罗斯内部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的“暗潮涌动”。除了这两个组织外,还有来自车臣的反俄武装组织在帮助泽连斯基政权打仗。这些都是俄罗斯内部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