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生父亲能与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养父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彭老总,究竟是谁,有着如此不一般的出身?

家中藏有这么一个罐子,里边装着两封信,一封的落款是周总理和叶剑英,一封的落款是徐特立,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父亲牺牲来到彭家

红军初创时期,情况并不乐观,将士们时时刻刻都要应对敌人的扫荡与围剿,战争异常残酷。

黄公略自幼饱读诗书,立有报国志向,在父亲去世后加入到了湘军中,正是在那时,黄公略与彭德怀相识,同为革命志士,负有报国之心,二人志趣相投,友谊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彭德怀与黄公略发动了“平江起义”,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五军,二人一个为军长,一个为副军长,这支军队后来被称之为“彭黄”红军,能够与毛主席朱老总的“朱毛”红军相对应,可见队伍成就之大,战斗力之不俗。

黄公略自小就群览军事书籍,对于兵法可谓是烂熟于心,如今投身于革命,可谓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在游击战中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大显身手的黄公略也被国民党重金悬赏,金额高达十万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黄公略将军还是不幸牺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在第三次反围剿时,黄公略将军面对敌人的包围,在组织部队转移时,不幸遭遇到了空袭,被敌人的子弹袭击身亡,年仅33岁。

黄公略将军的妻子名叫刘玉英,在他从军后,二人便一直不得相见。

终于,在1930年,刘玉英得以与丈夫相见,原本对于聚少离多的丈夫颇多埋怨,但在看到革命战士们的艰苦生活后,彻底理解了丈夫。

刘玉英也在丈夫黄公略的影响下参加了革命工作,并不断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奔走于各乡,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在黄公略将军牺牲那年,他刚喜得女儿,并取名“岁新”,意为“岁岁年年都有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公略将军牺牲时,他的女儿黄岁新只有八个月大,在父亲牺牲后,他和母亲受到了彭大元帅的照顾。

在新中国成立后,彭老总将黄岁新还有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都接到了北京,对她们视如己出,照顾她们生活、读书。

但是在来到北京之前,刘玉英母女在湖南老家日子很是凄惨。

由于丈夫黄公略参加革命,黄家便没少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骚扰,刘玉英是个小脚女人,下地干活又十分困难,但是在这种条件下,仍然坚持让女儿黄岁新读书。

02 一路坎坷来到北京

1949年的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彭老总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得知湖南解放的消息,突然想起来黄公略的妻女还在湖南老家,担心反动分子会借此机会迫害我军烈士家属,心急的彭老总立刻安排自己的侄子彭起超前往湖南,寻找黄公略的家属。

侄子彭起超听到叔叔的嘱咐后也是一刻也不敢耽误,当晚就启程赶去了湖南。

赶到湖南后,彭起超犯了难,这时的中国正值动荡,百姓们颠沛流离,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找一对母女犹如大海捞针。

好在这时我们已经在湖南建立了完善的党组织,因此彭起超先是找到了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向他们寻求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彭起超很快得知了刘玉英母女在衡阳。可是衡阳附近还残存着一些国民党的军队,因此彭起超不敢大张旗鼓地寻找,只能化身过路的客商,一路边打听边寻找。

在几人终于来到黄家附近,向附近的村民打听她们母女去向时,只听附近的村民说:“因为担心国民党的追捕,她们一家早就搬走前去避难了”。

听到这个消息,彭起超是既失望又庆幸,辗转多地还是没能找到她们母女,但庆幸的是她们早已前去避难,应该安然无恙。

后来,在地下党同志的帮助下,终于在刘玉英的姐夫家找到了她们母女,在带刘玉英母女回北京的路上,还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刘玉英母女和接应的人走到了一个卡口被盘查,盘查的红军士兵们很是敬业,而地下党同志由于是在敌后行动,并未携带证明文件,就在士兵们阻拦之际,刘玉英拿出了正是本文开头中的两封信,瞬间便不再有人对她们的身份提出异议。

来到北京,刘玉英母女见到了彭老总,想起这么多年在湖南老家的悲惨遭遇,不禁痛哭流涕。

彭老总见此情景,向母女俩安慰道:“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一切都会好起来了,你们到了北京就跟自己家一样,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给我说。”

03 给彭老总当“女儿”

在被彭老总接回北京之后,黄岁新便跟同龄人一样上学。

1950年,彭德怀即将赶赴朝鲜战场之际,刘玉英感激彭老总对她们母女的帮助,想要让黄岁新认给彭老总做女儿,但是彭老总听了开怀大笑,打趣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新本来不就是我的女儿吗,我和公略情同手足,他的女儿自然就是我的女儿”。

彭老总一生没有子女,却收养了两个牺牲战友的女儿,一个是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从小便在彭老总跟前长大;另一个便是黄岁新,由于黄岁新小时候是跟随母亲生活在农村,解放后才来到北京彭老总身边,因此彭老总就觉得对她有所亏欠,便更为爱护小岁新。

每次彭老总出差去外地,回来的时候总要给黄岁新带上一份礼物,或是当地特产,或是特色小吃。

但彭老总的这种爱并非是溺爱,而是对孩子成长的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岁新的母亲刘玉英,出生于读书之家,父亲是清末秀才,因此刘玉英也读过几年书,与其他的农村妇女不同,很重视对黄岁新的教育问题。

自小就将黄岁新送入学堂,黄岁新在祖父的指导下努力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由于父亲的原因,那时红军还被污蔑称之为“赤匪”,也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敌视。

后来回到北京后,黄岁新在1952年考上了平原省农学院,但是母亲和彭老总他们都在北京,她舍不得离开,希望能够继续留在亲人们的身边。于是便去求彭伯伯,希望能够留在北京读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老总在得知这件事后,并没有如黄岁新所愿留她在北京,而是告诉岁新:“你爸爸是为了革命而牺牲的,作为英雄烈士的后人,更应该提高政治觉悟,服从组织安排,不管你去了哪里,这里依然是你的家,随时可以回来看看”。

听了彭老总的话,黄岁新早已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的不满已抛到九霄云外。

04 秉承父志服务人民

黄岁新从平原省农学院毕业后,服从组织的分配,先是在河南的一个专科学校里当老师,工作一段时间后,组织又安排黄岁新前往黑龙江牡丹江农垦局实习。

黄岁新后来回到了中科院工作,在6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黄岁新回到北京后就第一时间要去找她的彭伯伯,去他的住所找,可门口的警卫却告诉黄岁新彭大元帅并不在这里,但具体的去向却并不告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找不到彭老总急得团团转,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北大对面的一个住所里见到了彭老总。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对于这样的亲人,大家或许都会避之而不及,但是黄岁新坦坦荡荡,他相信彭伯伯的革命信念。

黄岁新与丈夫张志强结婚后,与张志强一起在北京的中科院科学出版社工作。

在工作中,黄岁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通过自学掌握了俄语、英语以及计算机技术,一路从助理编辑、编辑再到副编审,为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岁新在去世前,一直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那就是找到父亲的遗骨。

父亲牺牲的时候,正值战乱,到处都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战友们便按照他的遗愿,将其葬在了牺牲的地方,后来,为了保护烈士遗骸,避免国民党反动派来挖坟,便将其迁到了别处。

只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火,早已物是人非,当时负责迁坟的同志也无法找到了,这是黄岁新与母亲刘玉英一生的遗憾。

后来,组织又在黄公略将军当时警卫员以及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大规模寻找,可最终还是无果而终,只挖到了一些战场遗物,无奈的黄岁新含泪捧起了三把热土,将对父亲的思念寄托在这片土地之上。

05 后记

一捧热土,捧起的是报国之心;两行清泪,留下的是深深眷念。

英雄的儿女注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们的父母为了祖国而牺牲,他们也在祖国的关怀下而成长,秉承遗志,继续报效国家,值得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这随风飘扬的蒲公英一样,虽然会衰败,但他们的种子会散落到各地,飘落到哪里,哪里便会长出新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