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

关于长新冠的定义又有了新进展……

来源:“医脉通呼吸频道”微信公众号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二阳“等话题引发大家的持续关注,同时也引发对新冠后遗症的思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疑似或确诊SARS-CoV-2感染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症状,称为“新冠后长期症状”(长新冠)。而关于长新冠的定义又有了新进展,本文将结合目前的研究和报道对新冠后遗症的影响因素、诊断及管理问题进行介绍。

研究首次基于12种症状系统性定义“长新冠”

近期,JAMA发表的一项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新冠后遗症基于症状的具体定义进行了探索,并发现相关的最常见的12种症状,以下为研究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人员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Leora I. Horwitz博士表示,长新冠目前的定义过于笼统,科研人员无法在不同研究中标准一致地使用,需要更具体的定义,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长新冠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以助临床的诊断和管理。

Horwitz及其同事在2023年4月10日之前于美国85个登记点(医院、卫生中心、社区中心)招募了超过13,700名成年人参加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在他们首次出现症状或接受检测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了调查。

最终纳入9764名符合研究选择标准的参与者的数据,其中8646人的SARS-CoV-2检测呈阳性,1118人呈阴性。研究人员发现,总体而言,在新冠感染者中,有37种症状的频率为2.5%或更高。根据报告症状分析和急性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后遗症(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PASC)评分算法的亚组分析(图1),确定了12种长新冠的突出症状(图2),包括:嗅觉和味觉丧失、运动后不适、慢性咳嗽、脑雾、口渴、心悸、胸痛、疲劳、性欲/能力改变、头晕、胃肠道问题、异常动作和脱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PASC定义及判定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PASC亚组的鉴定分析及特征

此次研究首次基于症状定义了“长新冠”,是帮助诊断新冠后遗症的一大步,但还需深入研究以便临床实践诊断。未来的研究还需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健康因素、感染后接种疫苗情况、共病和感染期间的妊娠状态对新冠后遗症的影响,以加深对新冠后遗症的理解。

新冠后遗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目前对后遗症的影响因素的众多研究显示,人口学因素如年龄、急性期严重程度、变异株类型、以及感染次数和是否进行疫苗接种可能对新冠后遗症的发生风险有所影响。

英国国家初级保健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康复者相较于男性来说更容易出现持续症状(约1.52倍,95%CI:1.48,1.56),这可能与两性性激素潜在差异有关。新冠肺炎后遗症发生风险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研究显示18~48岁个体中为9.9%,而在70岁以上个体中为21.9%。此外,具有基础慢性病史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栓类疾病等也与新冠后遗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急性期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新冠后遗症发生风险以及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重症监护室康复者(43.1%,95%CI:22.6%,65.2%)和住院康复者(27.5%,95%CI:12.1%,47.8%)出现疲劳,认知或呼吸系统症状群中至少一种的风险明显高于未住院康复者(5.7%,95%CI:1.9%,13.1%)。

重复感染也可能增加新冠后遗症的发生风险。美国大样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与未感染对照组相比,仅发生一次感染的人出现至少一种长期症状的风险增加1.35倍(HR=1.35,95%CI:1.4,1.36),两次感染者的风险较高(HR=2.11,95%CI:2.07,2.15),感染三次或以上者的风险最高(HR=3.00,95%CI:2.71,3.31)。

目前研究多认为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新冠后遗症的发生风险,但各研究显示的保护程度不一。一项回顾真实世界相关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群,接种疫苗的人群患长新冠的风险降低了29%,在新冠病毒感染前/后接种疫苗,疫苗对长新冠均有效。疫苗降低了认知障碍、肾脏疾病、肌痛和睡眠障碍等长新冠症状的风险

新冠后遗症的诊断和管理

对于新冠病毒急性感染后患者症状未缓解,即可能持续存在时,或在不同时间点出现,如康复后4周或症状出现6周以上,通常需考虑就医评估症状和严重程度。特别是存在高风险因素(如高龄,合并基础疾病,感染后症状严重,未接种疫苗)人群应注意新冠后遗症的筛查。诊断应结合患者病史和长新冠的一般症状(如上述研究发现的12种高频症状),并筛查排除可能引起症状/疾病的其他原因(图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新冠后遗症的诊断路径(基于文献回顾,仅供参考)

新冠后遗症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可具有多种器官表现,恢复期患者需多学科监测结合整体管理(图4),并注意并发症的预防。针对新冠后遗症的各系统症状,。除了药物治疗,还应考虑营养支持、物理治疗、心理管理、冥想和正念等综合管理和治疗方法,以促进身心健康的早期恢复和预防长期系统性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长新冠病程和管理概览

此外,在整体康复治疗上,中药、针刺、艾灸、功法锻炼、穴位贴敷等在医生指导下的恰当、缓和的中医康复手段,也有益于改善呼吸,提升心肺耐力,恢复体力,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

参考资料:

1. Tanayott Thaweethai,Sarah E. Jolley,et al.Development of a Definition of 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JAMA.2023 May 25.

2. Symptom-based scoring system may help diagnose long COVID.healio.2023 Ma 25.

3. Baroni C, Potito J,et al. How Does Long-COVID Impact Prognosis and the Long-Term Sequelae? Viruses. 2023 May 15;15(5):1173.

4. Srikanth S, Boulos JR,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long COVID-19: A scoping review. Prog Biophys Mol Biol. 2023 May 12;182:1-7.

5. Gao P, Liu J, Liu M. Effect of COVID-19 Vaccines on Reducing the Risk of Long COVID in the Real Worl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Sep 29;19(19):12422.

6. Aiyegbusi OL, et al. Symptoms,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long COVID: a review. J R Soc Med. 2021 Sep;114(9):428-442.

7. 陈祺,胡潇文,黄兴成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长期健康损害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23,39(02):509-516.

8. 张玉娜,郭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康复策略[J].河南中医,2022,42(03):403-407.

责编|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