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计划,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进行的一项太空探索计划,目的是把活人送到月亮上,再活着把他们弄回来。这个计划的背景是美苏冷战时期的军事及政治竞争,美国希望借此加强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

其实,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登月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登月之后,既无法定居月球,也无法开发月球,但是在美国人看来,这事不得不做。这就跟美苏冷战期间,双方搞军备竞赛一样,是一种骑虎难下的无奈之举。

美苏掰手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苏掰手腕

因为当时美国带着北约,苏联带着华约,双方都有一堆小弟。美苏必须证明自己比对方强,一旦示弱,手下的小弟就有可能要叛逃到对方阵营。这样的竞争一直延续到太空领域。

1961年4月12日,苏联率先实现把人送到太空的任务,加加林成了民族英雄。美国人在这件事上落后了一个月,才让自己的宇航员艾伦·谢泼德第一次登上太空。

这件事让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感到威胁。但是,当副总统林登·约翰逊重新拾起当初被艾森豪威尔搁置的登月计划时,肯尼迪依然很犹豫。毕竟登陆月球花费过大,又没有直接收益。不过,肯尼迪最终还是决定,为了美国的面子,重启阿波罗计划。

肯尼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肯尼迪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参、众两院特别会议中宣布支持阿波罗计划时,这样说:

我相信这个民族能够齐聚一心全力以赴达成这个目标,即在1970年以前,人类将乘坐宇宙飞船登陆月球并且安全返回。没有任何一个太空项目能够超越它对人类的影响,超越它对宇宙远程空间探索的重大作用,也没有一个太空项目开发如此困难而且花费如此昂贵。

既心疼钱,又不得不做,肯尼迪这番话说出了美国人当时的心态。

尼克松进行地月通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克松进行地月通话

经过慎重研究,美国人选择了月球轨道集合的登月方式,即登月火箭携带指挥舱和登月舱进入太空,到达月球轨道后,指挥舱留在轨道,由登月舱携带航天员登陆月球。在航天员在月球上留下各种“到此一游”的标记后,乘坐登月舱回到月球轨道,与指挥舱会合,然后一起重返地球。

1967年,阿波罗计划的第一个载人任务阿波罗一号正式启动。这是一次测试任务,仅需要用火箭将三名宇航员送到环绕地球轨道,并成功返回,就算任务圆满完成,目的就是检测发射操作、地面追踪及控制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航天器和火箭的表现。

1月27日,阿波罗一号执行模拟发射,注意,仅仅是模拟,并没有计划真正起飞。穿着整套太空服的三名航天员古斯·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于下午1点 (1800 GMT) 进入阿波罗太空舱,随即一股酸味从格里森的太空服内传出来,模拟发射延迟一个多小时。

阿波罗一号三名宇航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波罗一号三名宇航员

下午2时45分,太空舱的舱盖被正式封密,舱内的空气亦逐渐被纯氧取代。其后又出现了种种问题,包括高氧气流量警报,舱内队员与控制室、操作中心和34号发射管制台间的通讯发生故障。

下午6时31分,罗杰·查菲通过对讲机说:“驾驶舱内发生火警。”接着,人们听到一声痛苦的惨叫,通话随即结束。从闭路电视中可看到,有航天员试图打开舱盖逃生,舱内高压令驾驶舱紧闭,没有一名航天员能够从驾驶舱中逃脱。

被烧毁的太空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烧毁的太空舱

火势迅速漫延并失去控制,等地面人员成功打开舱盖并控制火势后,他们发现三名队员的太空衣及连接至舱内维生系统的输气管都被大火烧熔,三名队员均已死亡。

事后调查原因,发现这次事故竟然由于一个低级错误引发。一条布置在指挥舱驾驶员座位下连接环境控制单元的镀银铜电线的特氟龙绝缘保护被剥离,并与其相关的掩门发生重复摩擦产生火花,在纯氧环境里爆燃引发大火,最终造成了悲剧。

谁能想到,这么大的一个事故,竟然是由于电线短路引发的。

当然,美国人没有因为这次事故停止登陆的尝试,这才有了后来阿姆斯特朗的著名的“人类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只是阿波罗之后,美国再没有进行登月活动,因为花费太大,苏联不跟了。本来登月在当时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既然美国已经证明在太空技术方面已经凌驾于苏联之上,也就没有必要强撑着再搞后续的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