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18 是一款 57 毫米肩射式反坦克无后坐力炮,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朝鲜战争期间装备部队。美国将这种武器出口到多个国家,虽然它现在被认为已经过时,但最近在叙利亚内战期间仍在叙利亚国民军服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18无后坐力炮的研制:当美国陆军炮兵部门基于缴获的德国 10.5 厘米Leichtgeschütz40s (LG 40s) 研制 105 毫米无后坐力炮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步兵部门正在设计一种更小的 57 毫米无后坐力炮,仅需两名士兵即可轻松携带和操作。

M18 基于英国 3.45 英寸 RCL。美国设计没有像德国无后坐力炮那样使用防爆塞,而是使用侧面带有小孔的弹壳和塑料衬里,以在发射前将元件挡在外面。为了减少射击时的摩擦,在炮弹上使用了预雕刻带——这是M18 独有的功能。

M18 的绰号是“Kromuskit”,这是对参与该武器开发的两名工程师名字的一种模仿。它被正式命名为 T15,并于 1943 年 11 月进行了首次测试。这些试验发现无后坐力炮优于正在设计的 105 毫米加农炮,导致后者被取消。1944年底前,T15更名为“M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 1945 年初,已经订购了 2,000 多支 M18 和 800,000 发子弹。

M18 无后坐力炮是一种相当重的武器,重 44.4 磅。它的炮弹又增加了 5.3 磅。该武器长 61.6 英寸,必要时可由一名士兵操作,但几乎总是由两名士兵操作:一名炮手和一名装填手。除了 M18 本身,后者还会携带一个装有武器弹壳的木箱。

M18 从俯卧、跪姿或站立姿势发射,通常与 T3 独脚架和两脚架或安装在M1917A1 机枪三脚架上的支架一起使用。为了协助移动武器,机组人员使用了带衬垫肩带的 T27 机盖,使其操作员可以将其从单肩上吊起。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 1940 年代后期,M18 发射了各种类型的弹药,包括高爆弹 (HE)、反坦克破甲弹、烟雾弹/白磷弹和训练练习弹 (TP)。后来增加了一个罐弹。枪口速度为每秒 1,200 英尺,步枪的有效射程为 490 码,最大射程达 4,340。

1945 年在冲绳作战的 M18 无后坐力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 年在冲绳作战的 M18 无后坐力炮

1945 年 3 月,第一批 M18 无后坐力炮被送往欧洲战区。不久之后,它们也开始交付给那些在太平洋作战的人。在1945 年春季攻势期间,这种武器首次出现在德国埃森附近的美国陆军第 17 空降师和意大利波河谷的美军中。

M18 与 HE 弹配对时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HEAT 弹药筒的效果稍逊一筹,只能有效穿透 90 度 76.2 毫米的装甲。这意味着该炮不如其他武器有效,例如使用 M6A3 火箭可以穿透 100 毫米的装甲和德国陆军的Panzerschreck,有效穿透 216 毫米。

M18 在坦克后部射击时最有效。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使坦克失效,之后火箭筒组、反坦克炮或野战炮可以摧毁目标车辆。尽管存在这些限制,但人们发现 M18比 M1 和 M9 火箭筒更准确,射程更远。

在太平洋地区,无后坐力炮一炮走红。它在冲绳岛战役中首次亮相,它用高爆弹和白磷弹掀起了波澜,干掉了重兵埋伏的日军。在战区服役的人唯一的抱怨是他们没有更多的弹药。

韩军的 M18 无后坐力炮,1951 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军的 M18 无后坐力炮,1951 年

美国参加朝鲜战争时,每个步枪连都有3支M18无后坐力炮。到这个时候,很明显这种武器对付相对由 M20 超级火箭筒对付的苏联制造的T-34坦克就太弱了。话虽这么说,但据报道,M18 对敌人的机枪巢穴非常有效。朝鲜战争后,美国陆军退役了它。尽管如此,它还是与 HE 和白磷弹以及北约标准的 M74 三脚架一起出口到越南共和国陆军。

1953 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装备 M18 无后坐力炮的法国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 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装备 M18 无后坐力炮的法国士兵

包括法国、荷兰、菲律宾、韩国、南越和土耳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购买并使用了M18无后坐力炮。它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制并装备为“36式”。中国在越南战争期间向北越提供了其变种,并且也向坦桑尼亚交付了该单位。

直到 1984 年,M18 还是由位于圣保罗的巴西制造商 Hydroar 生产的。最近,该炮在自 2011 年 3 月开始的叙利亚内战期间一直在叙利亚国民军中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