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莱顿的分析相似,岛内名嘴赖岳谦也对“福建号”航母舰体出现裂痕一事进行了分析。赖岳谦表示,福建号船体长达三百多米,如果网络上流传的所谓“裂痕”是真的,那么按照这个比例计算,裂痕的长度至少有两米以上,这种设计上的失误怎么可能发生在大陆军事工程师身上?所以,岛内的绿媒就不要大肆宣传了,连消息的真实性都没有搞清楚,就去唱衰大陆最新型的航母,实在是搞笑。

“福建号”航母

“福建号”航母建造时,在整体的设计上都在对标“福特号”航母。“福建号”航母是由中国自主设计的首艘弹射型航母,舰体长度超过300米,宽78米,吃水12.2米,采用平直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高达8万多吨。

美国海军将“福建号”航母称之为“世界上第一艘能够与美军航母匹敌”的航母。“福建号”航母一次性装填了3条电磁弹射器,只比“福特号”核动力航母少了一条,能够极大提升航母对无人机机型的兼容性,弹射起飞的可靠性极高,最快能够在一分钟内弹射起飞6架满载弹药的舰载机,大大提升了航母的作战能力。

可尽管如此,莱顿在接受采访时竟然给出了一个让外行人都难以相信的假设。莱顿表示,尽管“福建号”航母性能很好,从整体提高了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但是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舰体巨大将会成为它的缺点,成为暴露在敌军打击范围内的靶子,可能活不过一周。原因有三个:

一、“福建号”航母不是核动力航母,动力源、配置特性等都不如福特级航母;

二、相比于“福特号”航母,“福建号”舰载机数量很少,相对作战能力不足;

三、容易成为潜艇攻击的目标,如果中美爆发发生大规模战争,“福建号”航母很容易被美国潜艇袭击。

“福特号”航母

类似莱顿的观点,澳大利亚专家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过。早在2022年6月中国宣布“福建号”航母正式下水时,澳大利亚专家就曾鼓吹亚太国家可以通过搞“空潜快”来对抗“福建号”航母。但是,澳大利亚的专家们似乎都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能够通过搞“空潜快”模式来对抗航母的国家少之又少。中美在核潜艇和反舰导弹技术上相差并不大,中国在一些方面甚至比美国做得更好,所以客观来讲,一旦中美发生大规模战争,只要双方都出动航母,到底是哪一方的航母先被击沉还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