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兄/文

上周观察了一下银川的共享电动车,猛将兄发现,原本共享电动车上的标配——头盔是越来越少了。

从金凤区到兴庆区,猛将兄注意到共享电动车的头盔,十之八九都消失了。而在共享电动车的停放点,除了极个别的运营商的车辆还有头盔,绝大部分的车辆的前筐内,所谓的“共享头盔”不知所终。

共享电动车的共享头盔,又成了一个典型的开始很热闹,结尾很没落的现实案例。

0 1

共享电动车出现在银川,是2019年的2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电动车的出现,前几年还被称为“小甜甜”的共享单车被指“乱停乱放”“难以管理”,很快变成“牛夫人”最终从银川市场退出。

而银川市的共享电动车迅速接管了这一市场空白,很快投放量就到达了4万辆。

但问题随之而来。

2020年4月,公安部的“一盔一带”政策出台之后,人们发现共享电动车存在着没有头盔,严重的安全隐患,亦不符合国家的政策面。

一直到2021年6月,银川首批8000多个安全头盔被配备到了共享电动车上,即便“工作人员每天检查各自辖区的头盔,并进行消毒工作”,但很快这种共享的头盔还是因为卫生问题,几乎难以发挥作用。

2022年3月,银川新款共享单车上线了,其中一项黑科技就是“不戴头盔不解锁!”

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即便最初媒体一直在呼吁,交警一直在查处,企业也一直在努力,但共享电动车的头盔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0 2

说实话,这问题的确太难解决了。

因为解决的办法只有两个,第一,人们出门随身带一个头盔——这显然并不现实;第二,让共享电动车退出市场——可市民的出行需求又如何得以满足?

尤其是,如今已是满大街的需求者,贸然退市必然引发大家的愤懑。

所以,猛将兄想说的是,新鲜事物或者新鲜政策出炉之前,真的不能光看好的一面,必须要考虑到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如果这些问题长时间无法解决,势必造成对主管部门“早干嘛去了”的质疑,以及对公信力信任度的降低风险。

共享电动车如此、给电动车上牌如此、机动车安装环保卡如此、全市推行垃圾分类如此、严查行人闯红灯亦如此。

上述提到的几个事件,每一个都是设想很好,但实施过程中问题频出,难以推行或推行过程中忽冷忽热,让人难以适应。

从轰轰烈烈到偃旗息鼓,就是信任体系的崩塌的过程。

0 3

这就是运动式的施政的弊端。

猛将兄注意到,银川市最近又要开始严查摩托车炸街行为了。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那些年轻人驾驶着“泰酷辣”的摩托车,呼啸于城市街头,尤其是夜半时分那“未见其身,却闻其声”的动静,就像小区里忽然有人夜深时刻乱唤乱叫。

似乎除了咒骂一句“神经病”“二货”之外,再无办法了?

谁都年轻过,谁都狷狂过,谁都会犯二,但去以搔扰他人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快感,这种行为必须要去阻止。

不过猛将兄对于这种严查,还是持谨慎乐观。

因为如今市场已经形成,风气已经汇集,那些中二少年已经在无人管无人查无所忌惮之下肆意为之了数年,甚至年轻人都换了数拨,这个时候严查还能管的住吗?

这本该是刚一露头就要严格管理的事情,最终搞成了形成风气采取弹压,很可能就是查的时候安静一些,不查的时候又喧闹起来。

0 4

就像那共享电动车的头盔问题。

从几十辆车出现时放任不管,到了市场上有4万辆车了才想着解决问题,最后的问题难以解决,头盔也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法不责众,或者说法难责众。

我们的交警就这么多的人,我们的警力也是有限的。白天盯着谁戴没戴头盔,有没有非机动车逆行,有没有行人闯红灯,算上贴条子站岗指挥交通处理交通事故,再到晚上严查炸街。

让他们24小时连轴转,这谁能受得了?

所以,能不能我们早点介入,早点考虑到问题的出现,早点发挥我们该有的作用,早点当机立断,千万不要再搞临渴掘井临渊羡鱼的事情了。

这次消失的是头盔,下次消失的必然就是公信力。

这吃力不讨好的赔本买卖,少做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对:英子 摇摇

□审核:老六 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