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话题
引起大家的关注
观察我们周围
新冠病毒二次感染患者的情况
大家发现,似乎年轻人居多?
是不是这样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
近日进行了解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表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确实 年轻人会多一些,而且症状也较轻 ,主要在上呼吸道。 以前没阳过这次阳了的感染者,其症状有点像去年冬天,症状相对重一点 ,比如体温可能会在38℃、38.5℃以上, 而“二阳”的人则会是低烧 。因为“二阳”患者体内可能还有抗体,且细胞免疫的记忆存在,对人体依旧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出现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
什么样的情况
可以自行观察和服药?
什么样的情况
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童朝晖:如果咳嗽、嗓子疼可以忍受且不发烧,这种情况可以对症处理一下。如果说有发热,特别是体温在38℃以上,建议还是到医院去看一看。因为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像目前有新冠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上呼吸道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我们还是强调对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老年人、高龄老人没有打疫苗的,有基础病的,这样人群要特别关注。
一旦出现感染,要及时到医院或者是在家里做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明确诊断以后早期干预。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同时也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要强调感染以后早期氧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对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还要强调疫苗接种。
专家提示
科学佩戴口罩
仍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的重要措施
公众如何科学佩戴口罩呢?



六月
请重点防范这三种病

仲夏已至,天气炎热,各种细菌和病毒繁殖活跃,部分传染病进入了高发季节。 江门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防范:新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和登革热。
No.1 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冠“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市新冠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期,呈零星散发状态。新冠疫情并没有完全消失,新变异株不断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人群免疫保护水平的降低,“首阳”、“二阳”的感染风险将会增加。近期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出现缓慢的上升,虽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仍需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防护工作。
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2、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就医并如实告知类似病例接触史和境外旅行史。
3、集体单位做好防控。重点防控场所为学校、托幼机构及福利院、老人院等集体单位,做好疾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工作。
No.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群体为高发人群,特别是6个月到5岁的儿童。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6月手足口病发病将会上升,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将有所增加,应继续做好防范,其中托幼机构是重点防控场所。
预防措施
1、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
2、避免与手足口病病人密切接触如拥抱、接吻等,减少感染机会。
3、被污染的日用品、玩具、食具等要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
4、患者应居家隔离至康复,防止病毒传播。
5、目前EV71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5岁的儿童,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为了能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No.3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值得注意是,登革热、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均有发热、肌肉疼痛等症状。其中,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并伴有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皮疹。
每年6月至10月是登革热的高发流行季,近期阿根廷、巴西、泰国等国登革热疫情流行。随着境外旅游和跨境商务活动的增多,我市面临登革热疫情输入风险增加。登革热输入会引起本地疫情发生,灭蚊防蚊是关键。
预防措施
1、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及时清除或倒扣闲置的积水容器,清理花盆、托盘等易积水器具和倾倒家中垃圾。
2、在室内应安装蚊帐、纱窗等防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可能,对于蚊密度高,易滋生蚊虫的地方可以定期使用杀虫剂从源头上灭蚊。
3、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驱避剂,尽量不在蚊子活动的高峰时段在树丛、草地、垃圾桶旁逗留。
4、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裤长袖减少暴露,降低被叮咬概率。
5、近期前往东南亚、非洲地区的归国人员,归国后14天如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说明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及早诊断,尽早治疗。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江门发布、健康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广东疾控、江门疾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