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驱报》6月3日文章,原题:在中国,马萨获得3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工程 6月2日,由阿根廷经济部长塞尔吉奥·马萨率领的阿根廷代表团与中国签署价值30.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将为阿根廷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包括铁路、电力网线、锂业、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及医疗卫生设施。

马萨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共同签署相关协议,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3日,在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的最后一天,马萨在中国40家大公司的高管面前谈到了阿根廷经济的前景和延长3年的货币互换协议。他说,“延长货币互换协议让中国的公司有机会发展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对阿投资。这巩固了人民币作为投资工具的地位,同时使阿根廷不仅可以将其用于商业和外汇投资资金流,还可以形成中央银行进行各种投资的机制。”

在阿根廷驻华使馆组织的一次会议上,马萨表示,阿根廷的经济模式正在经历转型过程,农业、工业将不再是其唯一的出口来源。他说,阿根廷的前景正在转变,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净出口国”,未来3年仅在碳氢化合物领域的出口价值就可能有200亿美元。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报》6月4日文章,原题:马克西莫在北京和“管理”的概念马萨的目标具有注重短期效益的特点,因为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阿根廷中央银行的资金短缺和巨额赤字给比索兑美元汇率带来了持续压力。阿根廷代表团希望获得一些现金,即延长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及达成其他一系列合作,来支撑日益枯竭的外汇储备。

双方讨论的关键问题包括农产品出口、采矿业、瓦卡穆尔塔页岩油气区、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水力发电项目等。“无条件合作”,这是阿根廷众议员马克西莫·基什内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演讲中所说的话。他试图表明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所不同,以及中阿关系与美阿关系存在差异。

中国与巴西是阿根廷的主要贸易伙伴,它们不仅需要进口阿根廷的产品,而且它们的经济规模使其成为阿根廷繁荣所需的基础设施潜在投资者。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带一路”倡议意义所在,它可能使阿根廷和中国实现双赢。

马萨的实用主义使他聚焦于解决对硬通货的迫切需求,而马克西莫的地缘政治愿景意在将阿根廷推向中国,从而在全球政治的大棋盘上远离美国。(作者阿古斯蒂诺·丰特韦基亚,陈欣译)

责编:张青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