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的“反水”,绝对是司马南与联想这件公案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一年多来。网络上围绕着这件事进行了激烈的交锋,但都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平行轨道上,没有实际的交汇点,也就是司马南使用的素材到底是否真实,由于联想一方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回应,于是就陷入了单方面举证的僵持状态中。所以无论反对司马南的人怎样辩解,但都不够权威,自然就缺乏一锤定音的说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勇发表的五万字长文,应该是为我们看待这件公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件公案。实际上陶勇说的是否是客观事实,无论是谁都不应该妄下结论,真正关心这件事的人,不是应该自己首先尝试着去花点时间阅读一下这篇文章吗?也只需要2个小时而已。如果你能从陶勇的文章中找到不合逻辑或者涉嫌故意编造的证据,再支持司马南的观点也不晚啊。但我看到的网友的跟帖,绝大部分讨论都是脱离了陶勇文章的真实性,而只是简单地相信司马南那已经是第四手或者第五手的资料。这还真是咄咄怪事。

陶勇的文章是5月12号发表的,已经快一个月了,假设他的文章都是虚构的,是故意抹黑倪光南或者别人的,为什么没有看到倪光南等当事人的反应呢?要知道,在陶勇的文章里,可是把倪光南如何一手策划的针对柳传志的攻击的细节描绘的很细致了,也包括李肃作为蓝岸智库的代表是如何一起讨论“升华”这件事的细节,假设真要追究起来,很可能会涉嫌团伙犯罪了,这些人为什么不出来发声呢?按照司马南粉丝的逻辑,是不是他们都心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陶勇描述的事件的时间线,司马南发布的内容真的是第四手或者第五手的稿子了。假设倪光南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提供者,那么陶勇根据倪光南提供的素材进行的文字创作就是第二手的素材,蓝岸智库的代表李肃根据陶勇的文章进行了第三次创作,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位明德先生也进行了艺术加工,于是才形成最终的文字稿件送到了司马南的手里,至于司马南在录视频的过程中的随意发挥,已经是第四次或者第五次创作,当然都没有脱离陶勇最初创作的窠臼。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一个小故事,村东头死头牛,传到村西头就可能会变成死了一个人了。这实际上就说明,任何一件事当经过多人传播之后,一定会最终失真甚至是面目全非了,因为每一个传播者都会在传播的过程中都会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否则怎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呢?那么大家认为,倪光南根据自己的立场提供的原始素材,经过了陶勇、李肃、明德等层层解读和加工,最终到了司马南的手里,这中间会有多少的失真成分呢?更何况表演欲强烈的司马南,怎么会甘心当一个简单的提线木偶呢?当然也要尽兴的发挥一下,经过这么多层级的传导而最终做出来的成品,大家推测一下会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陶勇的文章发表之后,司马南一方没有任何的反应,这肯定不是他们看不见,那是自欺欺人罢了。大家可以看看司马南以往的表现,哪怕是一些普通网友在别人文章里的跟帖,只要不利于司马南的,他都会拿出来大做文章的,怎么可能会对陶勇的这样一篇长文没有注意呢?

但当一些批评司马南的作者,原封不动的引用陶勇文章中的文字来讨论此事,却引来很多人的强烈的反应,又是被收买的阴谋论,又是图片都是造假等等,但还是一如既往的靠猜而没有任何证据。司马南质疑联想的时候使用了大量虚假P图和视频,包括“梨花带雨”的秘书、杭州的保安被司马南给安排到联想总部工作,还有那位自称收钱发视频“抹黑”司马南的主播,事后不是也证实是司马南自导自演的闹剧吗?假设司马南真的像某些网友想象的是进行一项正义的事业,为什么要大量的使用这些不入流乃至违法的手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你是否相信陶勇的讲述,都可以自己花点时间去阅读一下别人的文章,然后再出来表态也不迟啊!有些网友也是奇怪,对于事件当事人的第一人称讲述不屑一顾,反而对于第四手或者第五手的加工出来的内容奉为圭臬,这是一种多么奇怪的逻辑呢?在何祚庥身上是如此,在陶勇身上又是如此,百思不得其解!

按照很多司马南粉丝的逻辑,陶勇是不是也会很快加入所谓270的队伍了呢?司马南赖以生存的内容的提供者最终却是反对自己的批评者,这要什么样的编剧才能编出的故事情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