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凭借直播相声翻红,在曲艺界掀起了直播的新浪潮。似乎是嫌热闹不够大,曹云金在直播的时候放了个大招,当众宣布将邀请德云社创始人之一的李菁,来自己的直播间做客。曹云金公布这件事之后,网友们真是炸了锅,都说这下子有好戏看了,郭德纲也迎来了一个大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咻咻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61066/answer/7394719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3年的时候北京相声大会已经开始有点名气了,为什么要更名成德云社?因为早年的北京相声大会是“穴头邀角制”,所谓的邀角就是郭德纲出面去租个场子,然后攒一帮演员组织一场演出。当时的市场环境并不好,所以很多时候郭德纲不赔就当赚了。但是2003年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了,俱乐部有曲协背景财政支撑,相声大会再想跟以前那样去“邀角”做不到了,郭德纲完全没有竞争力,于是张文顺就提出来与其花钱邀角不如自己培养角,给定了八字排科“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取德云两字成立了德云社,德是郭德纲的德,云是云鹤九霄的云。

所以德云社正式的成立时间是2003年。当时的“德云社”根本不值钱,甚至还不如原先的“北京相声大会”更有票房号召力,我们看早期的视频还能看到有时报幕报北京相声大会,因为没有人意识德云社这三个字会在几年之后会产生价值。

第二、德云社的价值是怎么产生的?

既然定下了“花钱邀角不如自己培养”的班社思路,于是郭德纲就开始了德云社的第一批造星计划,纲丝们熟悉的“这有点意思……”、“太刺激啦……”、相声小王子、大个艺术家……都是这么来的,郭德纲的想法是“你没本事红,那我让你在我的相声里红。”

所以从这点来说德云社的品牌价值就是郭德纲打造出来的。

第三、话题所问的“郭德纲和李菁缘何分道扬镳?”

2004年于谦的加盟改变了郭德纲的命运,在于谦石富宽的牵线下拜师侯耀文,给郭德纲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他不再把“如何活下去”当成人生目标,他开始把德云社当成事业来经营。2005年凤凰卫视的新春相声专集让郭德纲和德云社彻底走红,2006年德云社正式成立文化公司,把相声商演作为班社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个时候后台还没有产生矛盾,因为后台根本没人,只要接了商演大家都有份。时间慢慢推移后台人也越来越多,商演也不再是见者有份,这个时候后台的矛盾跟李菁还没关系,因为他是肯定有份商演的,商演没份的徐德亮跳了出来,这就是2008年的徐王退社事件。

时间到了2009年,郭德纲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鹤字科面向社会招生。此时的郭德纲已经看到相声商业市场的广大,他决心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强,同一时间还牵头搞了个民间相声联盟:德云联盟。站在做事业的角度,郭德纲的想法没错,做事业就是要做大做强,人才引进就好比企业融资,只不过郭德纲融的是人才;但是站在李菁这些所谓元老的角度,郭德纲做错了,人才引进就是在稀释元老的话语权,所以李菁说出“后台没有人情味”就很正常,事实上后台人确实都在捧着郭德纲,因为交好郭德纲意味着更多商演机会,意味着更多收入。

2010年孙越带领着艺馨全员加入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已经不是能否参与商演、影响个人收入的问题,而是影响整体话语权的问题。之前招生的鹤字科没有话语权,包括相声联盟也不影响元老在后台的地位,但是艺馨整体加入彻底改变了后台格局,原先的元老变的可有可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云社内部矛盾已经激化,外界也因为德云社搞相声联盟涉嫌民间串联风声鹤唳,这时已经有人在鼓吹郭德纲想办地下曲协居心不良,所有矛盾都在等待一个时机触发,于是八月记者事件就发生了,何李联合发退社声明就是砍向德云社的第一刀,也是总攻德云社的第一枪。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何李包括曹刘等人已经发觉德云社做的越大,意味自己失去的东西越多,最好的结果就是拆了德云社,恢复2006年左右的那种后台十几人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云社的早期是严重亏损,说难听点没有郭德纲那些年的不务正业,德云社根本活不到今天。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今天德云社演完了,郭德纲一拢帐亏200块钱。

怎么办?郭德纲填呗,谁让你是班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