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联盟2023年6月5日消息:东风吹拂,百花争艳。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东风机场”(弥勒通用机场),一架架航模飞机腾空而起,一队队运动健儿高空跳伞,一片片艳丽花海赏心悦目……这是笔者在弥勒机场采访时见到的一幕。
两年前,刚刚通航的弥勒通用机场飞行区石块裸露、尘土飞扬。面对困难,机场人发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在跑道、滑行道、机坪和周边区域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清理整治,提升了飞行区的运行保障能力。机场人先后试种了墨西哥玉米500平米、高丹王草500平米、甜象草500平米、紫花苜蓿24亩、三叶草100平米。这些试种的植物,既保护了绿色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土壤改良。他们在32万平方米的飞行区土面区域内,建立起绿化管网。同时,播撒的狗牙根、剪股颖、黑麦草、高羊茅与之前试种的紫花苜蓿、高丹王草、甜象草、格桑花遍布在场区的每一个角落。在机场人的共同努力下,飞行区面貌焕然一新。
“机场通航后,机场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想方设法寻找一条适合通用机场生存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通用航空港的云南模式。”提起弥勒通用机场的建设和运行,却建昆总经理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和自豪。
随着绿色机场建设的不断深入,大范围的种植植物必需大量的灌溉用水。而弥勒是一个常年缺水、少水的地方,农村房前屋后和农田到处都建有水窖,如果使用市政生产供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弥勒机场与附近的村庄签订协议,从场区外的沟渠里引入农田灌溉用水。但因机场周边都是葡萄园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农民为了灌溉葡萄树,常常昼夜不停地用水灌溉,流进机场的水自然就少得可怜,用这些珍贵的水来灌溉大片的绿色植草,显然是杯水车薪。
后来,机场工作人员又想到了寻找地下水的办法。据弥勒机场综合室的杨云高介绍:“雨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渗入地下积蓄在土层和岩石的裂隙中,就成地下水。地下水源丰富的地方,水蒸气可通过土层孔隙上升至地面形成雾气,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凝成水珠。因此,夜晚用几只碗或做饭用的盘了,分别扣在推测有地下水的地面上,第二天早晨逐个翻开检查,内有水珠时,说明此地面下有地下水,水量也较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使用这种方法,机场人终于在航站楼不远处找到了水源。这是一条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暗沟,水流不大,猜想是用以排泄雨水、灌溉退泄水和地下水,将田间、葡萄园区排出的多余水量,排入沟底埋入了不透水层不会渗水的暗沟。水源处正好是一处具有汇水功能的圆形小水塘,可供一人下去观测和安装抽水设施。接下来,从昆明机场调回一辆已经达到报废年限但还能使用的洒水车,自费购买了抽水泵、水管等零配件。安装调试好后,每天可以抽满两车水,基本能满足航机场大部分绿植、绿草浇水所需。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一年过去了,一次次试种成功,又找到了水源,给机场绿美建设奠定了基础。大家团结一心,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环境生态绿色和谐的机场发展。哪怕是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广大干部职工着力培育通用机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精品绿色低碳机场。正是机场人个个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为机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分,营造出特色鲜明的绿美风景。
机场人结合实际,以全景红外探测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为手段,采用双围界管理模式,把昆明老机场拆下来的围栏运送过来,变废为宝。随着无人机围界巡视、跑道防入侵系统、通用航空协同运行系统平台等人工智能智慧技术的广泛运用,全方位重塑机场的形态、模式和格局,为机场植入数字基因,实现智慧赋能,给机场智慧安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民航联盟了解,目前,弥勒机场已与十多家通用航空企业、地方单位学校联手,满足高空跳伞、训练飞行、航模飞行、航空研学和低空游览等通航业态多元化消费,共同描绘诗和远方的打卡胜地;利用绿美机场建设和市场开发渠道,打造绿色生态示范点,设计出形象鲜明的LOG,延伸到文创产品开发;在跳伞降落区种植花海,与昆明、弥勒新媒体、网红大卡携手,培育航空飞行网红观景营地;与著名的东方韵、红酒庄、湖泉生态园、锦屏山佛教文化区、太平湖森林小镇等景区联姻,全面推动“通航+”融合发展新模式。
除此之外,机场打造“开源增收,降本增效”新路径,将昆明机场很多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把1000W金卤高杆灯更换为150W的LED灯,利用弥勒当地日照优势,使用太阳能灯替换航站楼和观景营地普通照明,安装低成本太阳能监控探头,促进机场能源管理向经济化、智慧化、精细化稳步迈进,实现了小机场大绿色、小投入大成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