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驻华大使馆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消息称,日前,由驻华韩国文化院和韩国国立韩古尔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韩古尔实验项目“近代韩古尔研究所”开幕式在驻华韩国文化院举行。

看完这则消息,或许很多人会好奇,什么是“韩古尔”?什么是“韩古尔研究所”?“韩古尔博物馆”又是什么?

相关报道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报道截图

其实,“韩古尔”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韩文”,也可称为“谚文”,韩文里读作“hangul”,“韩古尔”就是从这种读音音译过来的。那韩国官方为什么要在已经有“韩文”这种中文通用翻译的情况下,再将其中文译名写为“韩古尔”呢?这是因为在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而谚文就是一种参考借鉴汉字方体形态的方块拼音文字。而韩国近些年始终致力于在中文译名上“去汉化”,想要从汉字文化圈脱离。正如两年前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更改“泡菜”的中文名字一样,也正如韩国人把汉城的中文译名改名首尔一样,韩国人回避“谚文”和“韩文”这两个传统称呼的背后,就相当于是在回避半岛沿用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历史。

不过,韩国人一边想在历史中抹除学习中华文化的痕迹,另一边又想把中华文化占为己有。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在2021年的时候,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宣布正式将韩国泡菜(Kimchi)翻译为“辛奇”,取代既有的中文译名“泡菜”一词,其相关修正案已经开始实施。之后中韩两国民间就掀起了新一轮有关文化归属问题的“泡菜之争”。

中国泡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泡菜

最近这些年,韩国人没少在“泡菜”问题上做文章,“辛奇”这个名字也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2013年,韩国为了给泡菜申遗,就提出了要将“泡菜”的中文说法改成“辛奇”,希望以此来区分中韩的泡菜。不过,这一提议却遭到了韩国商家和民众的抵制,“辛奇”这一说法的普及效果也并不理想,所以在2014年韩国又将“辛奇”改回“泡菜”。

不难看出,虽然泡菜在我们中国根本算不上是正餐,只是作配的小菜,但在韩国人眼里,这就是事关大韩民族尊严的“大事”,甚至是主权的象征。这是因为我国区域广大,各地饮食风俗差异较大,面对各色各式的饮食文化,“泡菜”很难成为我国民族想象共同体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象征。而韩国则不同,韩国国土面积小,国家文化也没有我们这么丰富,这就让他们视“泡菜”为民族想象共同体的一个标志性食物。但不论韩国人有多重视“泡菜”,也不论韩国人给“泡菜”改成什么名字,中国都是泡菜毋庸置疑的起源国家。

韩国给端午节申遗,外国媒体相关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给端午节申遗,外国媒体相关报道

况且,韩国人对我们中国文化的野心和贪心可不只是在泡菜的问题上。自2005年以来,韩国人频繁地窃取我们中国的文化,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服饰、食物、习俗和发明。据不完全统计,韩国目前已经先后把手伸向了端午节、儒家文化、汉字、活字印刷术、朝鲜族服饰和中国结等,甚至还要拿我们中国的文化去申遗。或许在韩国人的思维里,看见别人家的东西好,只要偷回来改个名字,那就可以算是自己家的了。但偷来的终归是偷来的,韩国浅薄的文化底蕴根本无法完全掌握和理解中国沉淀了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也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比如去年,一些韩国人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厥词,声称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的、一般在结婚时使用的“囍”字是韩国人发明的。要知道,“喜”字在中国最远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上,吉上加吉的双“囍”也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韩国人不仅拿不出可以证明“囍”字起源的证据,甚至还理解不了“囍”字的意义,竟然会把这个代表喜事和吉祥的字用在葬礼上,甚至是改成黑白色调。

韩国在葬礼上用“囍”字引人嘲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在葬礼上用“囍”字引人嘲笑

韩国人在窃取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类似的笑话还闹出的不少,对于这些我们往往觉得可笑不屑。但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已经在窃取中华文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甚至已经获得了一些反华势力的认可和支持。近几年频繁有西方品牌在产品中挪用中国传统文化,但却故意宣扬这是韩国文化。这世界上总有不了解中华文化的人,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被潜移默化的影响。

况且,谎言说了一万遍,总有人会信以为真。虽然现在韩国只是刚刚开始窃取我们的传统文化,并没有什么历史的凭据,但如果百年千年以后,韩国也成了有上千年历史的国家,他们也真的已经实现了“去汉化”,并偷走霸占我们的文化一千年,那中华文化真的会变成韩国文化也未可知。

必须重视保护我国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必须重视保护我国传统文化

所以我们应该现在就重视这个问题,积极向其他国家、向全球传播我们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保护,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明白,中国才是中华文化的根,偷不走,砍不断,更填不满韩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