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5月25日晚!

局势越发复杂难测、诡异凶险。冲突越来越呈现出了俄美极限博弈、长远布局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乌冲突持续 5月25日,俄防长称将严厉回应对俄领土的袭击

一、别尔哥德罗遭袭事件落下帷幕,但后续影响才刚刚开始

目前来看,别尔哥德罗袭击事件已经在拉平上将的指挥调度下已经完全击溃乌克兰武装团伙。不过,对于俄罗斯而言,这并不意味着自此可以高枕无忧。

相反,在这起看似闹剧的袭击行动中,有几点是值得深思的。

第一,俄罗斯军队在此次收缴了大量美制装备

当然,严格来讲,这些装备只能说明美国很大程度有可能参与了此次袭击。更重要的是,美国方面已经正式对外宣布与事无关,“不支持也不鼓励乌克兰袭击俄罗斯本土,别尔可德罗事件与美国无关。“

显然,就俄罗斯的回应来看,美国给出的解释并不能打消俄罗斯人的顾虑。事实上,这些美制装备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它可能是在向俄罗斯反对势力传递一个重大消息:所谓的”俄罗斯自由军团”实际上立的并不是基辅的招牌而是美国的招牌。

它更让人联想到美国与ISSI极端组织的复杂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观点认为,别尔哥德罗遭袭事件虽然目前已经落下帷幕,但此类行动或许才刚刚开始。有理由认为,美国正在行一石三鸟之计。简单说,就是为当前乌克兰打上一剂兴奋剂,还加深俄乌之间的矛盾,激化两者的战事,进而达到让乌克兰不顾代价消耗俄罗斯的实力之目的,同时也是在为乌克兰失败提前做好准备:“俄罗斯自由军团”其实就是“叙利亚自由军”的翻版,它更像是为了避免乌克兰失败后反俄力量的消散而进行的提前布局。

换言之,就是现在就开始计划在乌克兰军队之外,成立一支由美西绝对掌控的“自由军”。如果明后两年俄罗斯彻底击败乌克兰,那么,届时这支军队就能发挥重要反俄作用,持续与俄罗斯展开游击战。

第二,别尔哥德罗遭袭事件,让人看到了舆论的巨大威力

5月22日,在别尔哥德罗遭袭事件之际,西方媒体就启动了舆论机器,大力渲染此次行动将会动摇俄罗斯的根本。互联网上开始出现一些耸人听闻的假消息:“自由进军,俄罗斯的自由战士正在深入俄罗斯。俄罗斯当局已经放弃整个别尔哥德罗州。当地人已经逃离。学样被取消。俄罗斯毫无防备。”

以及一些不知所云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即使现在大量的报道和相关证据表明,此次行动在军事意义并无战果。一天之内就溃散散了。80余人突袭,结果只有10来人撤回乌克兰。

但是,尽管这样,网络中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破坏分子在别尔哥德罗成功建立据点。完全对于俄罗斯军队重新控制了入侵别尔哥罗德时夺取的土地和俄罗斯自由军已经返回乌克兰的相关来自乌克兰媒体报道选择无视。

这说明什么?这就是舆论战、信息战和认知战的威力。一些人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想看的,下意识屏蔽了不受自己喜欢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此类事件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5月24日,据乌克兰媒体报道称,所谓的“俄罗斯自由军团”在乌克兰边境一处秘密基地接受了来自乌克兰和西方的100多名媒体代表的采访时,表示:尽管这次行动失败,但它会再次组织对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布良斯克、库尔斯克和莫斯科发起进攻行动。

显然,正如乌克兰一些官员暗示得那样,别尔哥德罗事件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该袭击事件并非首次。事实上,在它之前,还有布良斯克袭击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

那么,下一次,这些破坏份子真的会再次发动袭击吗?

二、攻入俄境内俩组织幕后头目为同一人:俄前杜马议员,企图建立流亡政府

5月25日,据媒体《红星新闻》报道称,当地时间5月22日,一支约80人的乌军“破坏小组”攻入邻近乌克兰的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双方在多个地点发生激烈交火,引发全球关注。

报道指出:这是乌克兰结盟的部队“首次”对俄罗斯目标发动“跨境攻击”。更重要提,多家西方媒体指出,这两个组织与乌政府关系密切。并且,两个组织背后的“操纵者”实际上是同一个人,此人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是,俄反对派人士、俄前国家杜马议员伊利亚·波诺马廖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诺马廖夫与“俄罗斯自由军团”一起接受采访

据悉,事实上,波诺马廖夫至少是三个“亲乌克兰的俄罗斯破坏组织的大使和政治领袖:俄罗斯自由军团、俄罗斯志愿军和俄罗斯国家共和军。而这三个组织背后:乌当局只是充当中间人,其背后大老板被指是美国中情局。

原因很简单,波诺马廖夫不仅是前“公平俄罗斯党”的副主席、前俄国家杜马议员,更是在2013年的一次调查中被指控串谋挪用基金会公款75万美元。随后,在2014年6月,波诺马廖夫已经去了美国。2015年左右,他就在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迈克尔·麦克福尔和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的推荐下,成功获得了“为具有非凡能力和成就的人才提供的O-1签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这让人想起美国种种颜色革命的手段。

那么,俄罗斯会如何应对这种频频侵扰?

三、波兰将军呼吁为即将到来的反对白俄罗斯卢卡申科的起义做好准备

5月25日,据外媒报道称,波兰陆军前司令兼前国防部副部长瓦尔德马尔·斯克日普扎克将军对外表示:波兰应该为即将到来的反对白俄罗斯卢卡申科的起义做好准备,波兰应该像帮助乌克兰一样帮助这些军事编队。

甚至,这位将军还毫不掩饰地强调:俄罗斯自由军团在别尔哥罗德的类似行动很快也会在白俄罗斯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斯克日普扎克将军可以说是已经挑明美西的意图,那就是寻求颠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当局。而这势必加剧彼此的紧张关系。

事实上,确实如此。

5月25日,据俄媒报道称,俄防长绍伊古已经抵达明斯克,并出席了集安组织防长理事会会议。在会议上,他明确表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有关在军事核领域采取回应措施的决定是在两国西部边界威胁剧增条件下做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当天,俄防长日与白俄防长签署了在白俄罗斯境布置战术核武器的文件,进而确定了在白俄罗斯境内核弹药专门存储仓库的部署秩序。

目前,俄罗斯不仅向白俄罗斯武装力量交付“伊斯坎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备注:该导弹系统可以布置常规和核导弹),还改装了部分苏-25飞机用于可能使用核武器。并且,白俄罗斯军人在俄罗斯训练中心接受了必要培训。

不过,值得一提的,目前部署在白俄罗斯境内的战术核武器控制和使用决定仍由俄方负责。而卢卡申科此前几天则对外表示:集安组织国家应当团结一致,否则将无法维护各国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面对美西的频频进逼,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同样在进行在关布置,提升自己的反击能力和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

四、美乌出现分歧,俄方称基辅准备进行轰动性挑衅

目前来看,乌克兰当局对于美国更关心它与俄罗斯战斗到底、让俄罗斯流更多血,而非更关心乌克兰的利益和输赢,是有一定警惕的。

5月25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情报机构官员透露,此前的克宫遭无人机袭击很可能是由乌克兰一个特别军事或情报部门策划的。至于具体哪个单位实施了袭击,报道没有提及。甚至暗示泽连斯基或高级官员也不知情。

并且,就这一重磅判定,美国方面还给了两大理由:

理由一,美国情报机构日前根据截获的通讯内容做出的初步评估显示:在这些通讯内容中,一些俄罗斯官员指责此事乌克兰所为,而另一些乌克兰官员则表示他们认为乌克兰应对此次袭击负责。

理由二,近日,美情报机构注意到乌克兰部队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能够在俄罗斯境内外开展有限的行动,他们要么使用自己的人员,要么使用在自己指挥下的合作伙伴。美官员说,其中一些任务可能在泽连斯基几乎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乌克兰当局第一时间否认了《纽约时报》的说法。

5月25日,泽连斯基办公室主任顾问米哈伊尔·波多利亚克就此事表示:乌克兰与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一事无关。

但是,关键问题在于此前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已经表示,基辅哪个部门袭击了克里姆林宫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幕后黑手是基辅当局。

显然,俄美之间虽然在进行极限博弈。甚至还可能存在一些大量见不得光的暗斗。但鉴于恐怖的核平衡,双方并不打牌完全撒破脸。因此,克宫遭无人机事件,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基辅所为,不管它承认与否。

与此同时,当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再次重申不考虑处于军事冲突状态中的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

此外,值得重视的消息,还有在5月25日,俄罗斯方向称,鉴于同俄罗斯的对抗中军事上不成功,基辅当局可能会尝试又一次进行轰动性挑衅,随后指责莫斯科,这可能涉及哈尔科夫的乏核燃料储存设施。

显然让人想起了去年10月底,俄罗斯方面称基辅正在策划脏弹计划。并且,当时,俄国防长紧张与中法英美四个五常国家的国防长进行紧急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种种迹象表明,俄乌战局已经步入了长期化。尽管战争发生乌境内,工事和经济遭重创,但在美欧支持下乌克兰当局能够运转并无问题。而俄罗斯军工生产能力已经得到证明,并且其仍然拥有大量正规军没有出动且动员能力仍然很强。这些都在说明,短期内双方不可能彻底赢得战争。

此外,考虑乌克兰军事潜力见顶、防空系统的大幅消耗以及美西的军援只能采用添油战术的事实(必须考虑俄罗斯的核武能力),可以说,如果不能迅速和谈,乌克兰很可能走上叙利亚的道路。战事烈度会有所下降,但冲突将长期存在,难以解决。

总之,期待早日结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