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句温馨提示我们经常听到,一句是:多喝热水!

另一句是:喝粥养胃!

作为中国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多喝粥,喝粥易消化有营养,很健康还养胃

在中国,喝粥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周书》记载黄帝烹谷为粥,至少有4000年,陆游在《食粥》中用“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突显粥对养生的重要。

或许从那时起,白米粥被贴上健康营养的标签,直到现在,还是有不少家长给孩子准备粥作为早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张文宏医生最近在出席疫情防控讲座时,提出了一个建议:

“孩子早上不要吃粥!”

张文宏医生说:“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长得胖,长得瘦,喜欢不喜欢吃东西,这段时间他的饮食结构,你要超级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

一句“早上不许吃粥”激起了千层浪,让很多人“手里的粥一下子不香了”。

很多人留言说:

我们早上都吃粥啊!难道不能吃了吗?

我从小吃到大的粥,怎么就不能吃了?

为什么不吃粥要吃牛奶鸡蛋?

甚至,有人指责张文宏医生“崇洋媚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人指着他是网红是公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即便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的张文宏医生,仍然再次强调

不能喝粥,要保证营养和蛋白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张文宏医生说错了吗?

其实张医生想表达的是,疫情期间中国孩子早上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要吃鸡蛋牛奶,不许(只)吃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意义上的粥营养都比较单一,尤其是白粥。

白粥,顾名思义就是用白米煮成的粥。现在的白米都是精制大米,在精制过程中,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都已经寥寥无几,本身营养价值就很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煮成粥之后,只会更差,基本只能给人体提供能量和水,像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成分都非常低。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正处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更高。如早餐就喝碗白粥,吃点咸菜,那显然是不健康的。

从健康营养角度考虑,至少要保证孩子每天的早餐中有蛋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一杯奶、一个鸡蛋是比较健康而且容易操作的选择。

由此看来,张文宏说的“早上不许吃粥”,意思其实是提醒家长重视孩子早餐的饮食搭配和结构,尤其要重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能只吃白粥这种营养成分很单一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适当、适量地喝粥确实有一定的养胃功效。但如果长期喝粥、一日三餐都喝粥。有可能不能养胃,反而会起到伤胃的作用。

长期喝粥,咀嚼动作会减少,相应的唾液分泌也会减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唾液中很多酶都有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

喝粥以后,半流质食物直接进入胃内,胃的排空速度会加快,食物在胃内的存留时间缩短。长此以往,胃的蠕动就会减弱,消化功能自然也会慢慢减退,不利于“养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稀粥水分多,会稀释口腔和胃肠等分泌的消化液,不能及时充分地消化食物,还会让胃部膨胀,导致胃运动缓慢,从而增加了胃的负担。

所以喝粥不但养不了胃,反而会弄巧成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餐作为一天中重要的第一餐,可不是“吃饱”就好,还要注意营养的摄入。

特别是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的摄入。

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类及以上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别再给孩子光喝粥啦,健康营养都要跟上。

让我们再回过头看看张文宏医生的提议:让孩子早餐多吃高营养的牛奶、鸡蛋、三明治。

这有什么不妥?遵循营养科学怎么就成“崇洋媚外”了?从什么时候起,喝牛奶、吃鸡蛋、三明治,变成不爱国了?

如今的社会,容易“造神”,也容易“毁神”。

昨天把你捧得多高,今天就有可能把你踩得多低。被推上神坛的那个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拿着放大镜观察。

就像此次因疫情意外爆“红”的张文宏医生,有人正急切地给他扣上个“崇洋媚外”的大帽子,恨不得他身败名裂,这简直让人细思极恐。

回到早餐喝粥这个问题上,质疑张文宏医生不是不可以,但其效果到底好不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我们最终还是要相信科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