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印尼雅加达当地一所小学内,一个身宽体胖的老人满脸不情愿跟学生讲诉着“社会主义好”、“共产主义为人民”。他的神情落寞,时不时嘟囔着:

“我曾是统帅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上将总司令,怎么就沦落到异国他乡当起了小孩子的猢狲王了呢。”

可想而知,当刘峙翻来覆去诵读着课本中“社会主义好”的时候,他那番哭笑不得的感受定当难以言表。那么,昔日淮海战场手握55万大军的统帅、蒋介石极其信赖的武将刘峙为什么没有跟随大部队一起逃往台湾,反而流落到印尼了呢?这位“清共”急先锋、国民党中的福将,又是如何被他最为敬重的蒋介石抛弃的呢?

“清共”急先锋刘峙

“福将”刘峙

刘峙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与陈诚、胡宗南等人不同,刘峙的幼年极其悲惨。不满一岁时,刘峙的父亲死于当地恶霸之手,而后多年,刘峙跟随他的母亲胡氏改嫁多次,始终过着寄人篱下、忍气吞声的生活。

幼年的遭遇让刘峙养成了胆小畏缩的性格,小学、中学时,刘峙常常遭到当地人的嘲笑、侮辱,他却从不反抗。在保定学校毕业后,刘峙独自南下广东,加入救国军,后来转而进入粤军许崇智所部充任参谋。

当时,许崇智的粤军盲目排外,对外来的刘峙等人故意刁难,没过多久就将他安排到有职无权的军事参议位置上。正当刘峙一筹莫展时,同样盲目排粤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从此以后,刘峙成为蒋介石的铁杆部下。

刘峙是蒋介石铁杆部下

跟随蒋介石,刘峙不仅担任战术教官,还兼职着教导团二营营长的职务。两次东征作战,刘峙屡出奇招,多次在重要战役中扭转败局,在与蒋鼎文、钱大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何应钦、蒋介石的青睐。

1926年,升任二师师长的刘峙遵照蒋介石的命令,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占领中山舰,并抓捕了二师中所有的共产党员和政工干部,充当蒋介石“清共”的打手。

然而,北伐战争时,何应钦并不看好刘峙,反而对顾祝同青睐有加。可惜缺乏大局观念、畏首畏尾的顾祝同连续丧失良机,却成就了刘峙的大好名声。在随后的“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时,作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刘峙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连续击溃李宗仁、冯玉祥、唐生智等人,成为国民党的“福将”。

尤其是在第四次“围剿”鄂豫皖根据地时,刘峙利用红军内部的错误,大肆进兵,迫使红四方面军撤出根据地,占领了整个鄂豫皖苏区。蒋介石为了表彰刘峙的功绩,专门在当地成立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县:经扶县。

刘峙战功卓著

“长跑将军”不如看门狗

当时,在外人看来,蒋介石与刘峙堪称君臣典范,刘峙顺风顺水,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为蒋介石打下了大片江山。而蒋介石对他也是恩宠至极,加官进爵,地位远超陈诚、胡宗南等人。

可是,与陈果夫一样,1936年爆发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向来死心塌地跟随蒋介石的刘峙竟然大力支持何应钦,主张战争解决,全然不顾蒋介石的性命。甚至宋美龄亲自请求他不要派遣飞机轰炸西安时,刘峙不过冷冷地回了句:“我听国民政府的,你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