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都错怪年轻人了,他们不是被动失业,他们是主动失业。但是这个病可能就更难治了。

16到24岁的就业人群中,68%是主动辞职,只有8%是被辞退和单位倒闭。25到34岁的人,大概60%是主动辞职。这是德邦研究所2021年的统计报告。虽然是一年半之前的数据,但基本上现在也是差不多情况,不会有太大的偏差。近七成年轻人主动辞职不干,就四个字,不想上班。宁愿不工作也不干他们所谓的狗屁工作。

我们之前还在为这些年轻人在这操心的,今年下行我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岗位给到他们。24岁以下失业率都已经20.4%了。实际的情况是他们不愿意干。三方面原因。

第一个是打他们开始填大学志愿,企业就可能根本就不是他们想要的人生。前面12年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就是一个工业流水线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差不多,天天被统一添加一样的饲料,无非最多就是文理分科。一般学习好的学理科,学习不好的或者是理科实在不行的小女孩学文。等到填报志愿选专业的时候,家长一脸懵。孩子一脸懵。没几个清楚到底这辈子要干啥的。我的兴趣到底是啥?学习好的还有点选择权。学习不好的连选择权都没有了。稀里糊涂的就从这个流水线上被分别装进了一个一个专业里边。就跟罐罐装罐头是一样的。而且大学里不会给他重新选择的机会。

北京有一个针对大学生调查,这个是202022年的一个调查。1/3认为所学专业与兴趣不符,1/3认为是相符的。还有1/3是表示我虽然不符,但是能够克服。也就是说,2/3都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跟自己的兴趣不符。装错罐子的比例将近七成,正好是北京的高校,其他地方的比例会更高。

第二个原因是学错了专业。找工作的时候无非这两种情况。一种是将错就错,或者是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跟自己所学专业没关系。你像我当年是学土地资源管理的。我就是不喜欢这专业,我当年是因为报了调剂。所以学的专业,我根本不知道专业能干嘛。我毕业的时候,就自己找了一份做记者的工作。但是这里边有个学历下沉的问题。相当于你放弃了四年所学的专业。同时也放弃了校园招聘学校里边的资源。

我05年毕业那年,600多个招聘单位到我们学院去抢200多个学生。不夸张讲,只要是能拿到毕业证,是个人都能找到一份薪酬还算满意的工作。但是我要是跑到社会上去找我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话,就得和那些学这个专业的,但是普通的高校毕业生去抢饭碗。后来我虽然抢到这个饭碗了,但是我觉得自己落差很大。因为这个还大病了一场。觉得四年白念了。后来这个工作也没干长,因为内心里边其实一直是拧巴的。我一个八零后尚且如此,那些心高气傲的零零后就更难长干。

第三个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家里边条件普遍比较好。我觉得这是主要原因。正好他们赶上了一个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20年。家里面没有那么大的负担。在外面受点委屈或者工作让他们失望了,大不了就回家里蹲呗。家里边养得起,然后家里边还得宽慰他们,咱们不受那份鸟气。

还有一个事儿是跟以前不一样的,就是互联网把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每种人的生活方式都毫无保留的去展现给给了全世界。一方面是信息的透明,另一方面的话,整个社会,整个互联网又在塑造着统一的一个标准。你应该活成什么样。你要有房有车,你要能出国旅游。你吃是什么样的标准,你玩什么样的标准。当这种标准化建立起来的时候。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东方等级的社会攀比心、嫉妒心很重。我同学什么样了啊?我的发小现在什么样了?搞得所有人都往这个标准上奔。奔到了那就是成功者的标志。

很大一部分人可能究其一生都奔不到那。奔不到就容易受挫。本来没有多大的事,因为有个标准在那横着。很多人就这样开始选择躺平了。毕竟这个世界上真正努力奋斗,有韧性的人是少数的。更多的人其实还是比较脆弱或者是玻璃心比较重的。再加上互联网会把躺平的人都联系在一起。躺平共振,再搞点躺平的理论出来,让他们在道德上也毫无压力。看看现在互联网上那些点赞很高的那些躺平的内容。躺平了就是最大的快乐,不买房不买车了,就能自由的生活了。人生不能作为房子的奴隶。

总之一句话,只有躺平才是真正的人生。996就是给资本家打工,我们996,老板两套房。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躺平,不上班了。斜杠青年也好,还是前些年的这个丧文化也好。包括现在的考公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体制内清闲。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年轻人失业问题的话,刨掉那些少量,真的是因为经济下行失去工作的孩子。我们更大的实际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问题。社会心理问题,还有我们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问题。那个选专业那个事儿的话,其实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曾经毫不重视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