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清筠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因为在一条心理学帖子下留了言,我被一位小姑娘“求助”了。

简单打了招呼,她便切入正题:

“我的好朋友抛弃我了,她用那种眼神看着我。”

我有些惊讶,惊讶于她的迫切,面对我这样一位陌生网友。

稍加安抚后,我尝试给她一些小建议:

“如果她真的伤害了你,你也是有主动筛选朋友的权力的,可以去找别的朋友。”

小姑娘回答:“可是我不会社交。”

我接着说:“可以先模仿别人,或者只是看看。”

她回答:“可是他们都不喜欢我。”

“也可以自己呆着,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有什么事?看电视剧?我什么都不行......"

来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exels

类似的对话一来一回很多遍,仿佛陷入了循环,无论我如何使劲,依然无法撼动她“我不行,我无法动弹”的念头。

她似乎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反复思考“为什么大家不喜欢我“。

这是一个挺庞大的问题,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从性格到脾性,从爱好到经历,甚至是误解,很多因素都在影响我们的友谊。

不断地思考,却无力做出改变,是陷入抑郁情绪的比较典型的表现,仿佛只要想清楚,一切都可以被解决。

潜意识里,他们其实并不想解决问题,或者说,并不相信自己可以解决。

只是用思考这种看似在努力的行为,防御内心更深的痛苦。

01

思考

是你对抗抑郁的安慰剂

很久之前,和一位抑郁康复的朋友聊天,他回想起重病的日子,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朋友人际关系屡屡受挫,无数次尝试和失败后,染上了习得性无助。

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整天躺在床上无法动弹。

父母见不得他那样,好心拉去见了一位“江湖术士”,心灵导师。

来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exels

也就是这所谓的心灵导师,使得他的病情愈发的恶化。

他做了什么呢?

朋友问导师:“我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呢?真的想不通。”

他让朋友准备一只笔,一个本子,每天写一件“心结”,梳理从小到大发生的不开心的事情。

朋友略感抵触,但也照做了,每天坚持回忆过去,想要试一试,能不能搞清楚问题的症结。

但写着写着,他发现自己的状态越来越不对。

本来就心力交瘁,还要每天反复凝视这些“漏洞”,让他感觉,自己的人生一无是处,甚至一开始,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

写到最后,他忍无可忍,把那本本子撕烂,告别了那位导师。

来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exels

很多人的情绪问题,其实都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像这位朋友,因为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会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自动过滤”的思维模式。

只能看到负面信息,选择过滤掉了正面内容,比如爱自己的父母、还不错的学业、相处甜蜜的女朋友。

而那位心灵导师的做法,恰好强化了他的这种思维模式,一直盯着黑洞看,只会越陷越深。

来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exels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思维模式,容易让我们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

1、反刍思维:总纠结一件事,不断拿出来复盘

同一件事反复琢磨,“她那个眼神什么意思”、“为什么那天不和我打招呼”诸如此类。

反刍思维并不会引导我们产生新的思考方式或者行为可能,而是一遍又一遍抱着原本的信念,反复加工。

2、夸大或缩小:别人好优秀,我啥也不是

倾向于贬低自己的成就,而夸大其他人的优秀。

这种思维方式多出现于低自尊人群,他们的自我认同感较低,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而抬高他人,维持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来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exels

3、非黑即白:非好即坏,没有中间状态

带有非黑即白思维的人,在看待人和事物时,倾向于使用一刀切的方式,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好事就是坏事,往往会忽略其中的复杂性。

比如说,一件暂时困难的事,可能会带来长期的积极影响,一个有不良习惯的人,也有其他耀眼的长处,接纳事物的“灰度”,才能看见更丰富的世界。

02

警惕你

脑海中的马赛克

那为什么,面对同样的事情,有的人会选用更健康的思考模式,而有的人,则一次次掉入思维的陷阱呢?

张沛超老师在他的《我的内在无穷大》这本书中,提到一个现象,很多人的脑袋很难安静,只需要稍稍观察就能发现,里面充满了飘忽的杂念。

比如说,在上台表演之前,你感到紧张,手直打哆嗦,这时候尝试着静下心来,听听你内心的声音——

“怎么办,如果没表现好会被笑话的吧。”

“下面人好多啊,万一说错了可麻烦了。”

脑海里的负面想象飘忽不停,很多时候你甚至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发生。

来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exels

而一些对演讲很自信,满面红光的人,他们的脑袋里可能有:

“真好,又是我展现的机会了。”

“希望可以影响更多的人,我已经准备好了。”

这些念头不是我们思考所得,而像一种自发形成的习惯,总是自动冒出来,这就叫“自动化思维”

他将自动化思维比作视频上的弹幕、脑海中的马赛克,有时候难以察觉,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些杂乱的思维,在顺境是常常被隐藏了起来,只有在碰到麻烦的时候,才会成群结队地显现。

想要调整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就需要我们刻意去捕捉、审视和修正这些杂念。

比如说“演讲错了会被笑话,完蛋了”,真的是这样吗?台下大部分人你根本不认识,在你看来严重的失误,也许只是人家生命中毫无差别的几秒钟。

意识到这些时,你的心境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来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exels

03

拥抱

健康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情况时,要怎么做,才能不陷入无效的消极思考,帮助自己完成平稳过度呢?

这里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1、注意力转移:

如果总是关注消极因素,我们对消极事实的捕捉会更加敏感,越来越低落。

正如,消极归因是慢慢习得的,积极归因也同样可以。

你可以做个尝试:

每天抽出五分钟的时间,写三件今天发生的,让你感到有力量、有趣、开心的小事。

慢慢的,你会发现,总是外部环境没发生什么改变,你也不会总是盯着那些灰暗的事情无法自拔了。

来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exels

2、植入新的自动化思维:

在陷入抑郁情绪时,最大的感受可能是“无力”、“无望”,感觉自己失去改变的能力。

不妨试着,在平时给自己强化一种自动化思维——

“我有控制当下的能力,生活会发生改变”。

比如说,当你面临就业焦虑,看着干瘪的简历,觉得自己人生要完蛋时,对自己说:

“也许不会一下子找到特别满意的工作,但我允许自己一步步来,不断丰满简历,只不过多花些时间罢了。”

也可以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帮你建立起更加稳固的自我效能感。

久而久之,你的掌控感会有所提升,不再容易被突如其来的困境砸的无法动弹。

来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pexels

3、读出那些声音:

当你陷入无限重复的思维陷阱时,试着去聆听那些声音,是不是很熟悉?

比如:“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那你以后能干什么”。

这种话可能是来自父母或老师,它们对你影响重大,但却不是事实。

你可以试着做出反驳,回击他们的评判,重新找回力量感。

在脑海中捍卫、保护自己,不要让过去的声音打败现实的自己。

我们总说,要带着头脑去生活,但有时候,头脑可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它不自觉批判、怀疑、打压,带你走向灰暗。

但你永远可以跳出那些繁杂的念头,用慈爱的目光观察自己。

将那些自我攻击、自我设限的念头一个一个摘除,带自己走向更敞阔的人生。

▷壹点灵心理服务平台◁

好口碑,服务用户超过3000万人+

专业心理咨询师,与你1v1深度访谈

▼点击下方图片,进行心理咨询和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