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以及白宫负责“中国组”的贝莎兰搭乘专机抵达了北京,而这也是自中美关系跌入“冰点”后,双方进行的为数不多的会谈之一。美官员在京期间,我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接见了美官员 ,双方就改善中美关系,妥善管控分歧进行了沟通。在会后,中方使用了“坦诚、建设性的”,更是罕见地使用了“富有成效”等词语,对中美本次会晤作出了总结。由此来看,中美之间难道已经出现了“破冰”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代表康达,贝莎兰抵达北京,我方马朝旭副外长负责接待)

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中方使用了“富有成效的”沟通一词,来形容本次中美会晤的结果,那是因为本次来访的康达和贝莎兰,都是在白宫负责中国事务的官员,这也就是说他们对中国都有一定的了解,双方在沟通上也会更加顺利。而且在去年12年,以及今年2月,康达就已经两次来华进行过访问,双方就落实中美巴厘岛会晤共识,推进中美关系等方面已经进行过沟通与协商,而且总基调是相对乐观的。所以,康达本次赴华访问,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双方的沟通也相对会更加顺畅。此外,中方虽然使用了“富有成效”一词来形容中美本次会晤,但从始至终都未提及到中美双方在任何方面有达成共识或者取得任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拉拢韩国形成“对华圈子”)

其次,中方表示,中方就台湾问题等重大原则问题上阐明了中方的立场和态度。要知道,台湾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中美关系愈发紧张的一个问题,而中方也多次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展开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对于这一点美方心知肚明,但是让我们来看看美方的做法,鼓动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过境访美,给台湾地区提供大批的武器。美方的每一次做法都是在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同样,本次中方再次重申中方对台湾地区的立场,就是希望美国能在这一点上和中国达成共识,但是显然没有,因为全文未提及美方的发言。所以大概率美国还是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第三,双方同意在会晤后继续保持沟通。这也就意味着中美之后会有更多的接触和往来。但是从今年“气球事件”之后,推迟访华的布林肯,后续一直在喊话中方,表示在准备访华事宜,中方都表示出了拒绝的态度。而且在王毅主任与美国沙利文会面,秦刚外长与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施的会面成果来看,双方也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在这种背景下,继续保持沟通,大概也只是保持形式上的接触而已,美方要做的是拿出诚意来,才能推动两国关系朝更好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毅主任在维也纳秘密会见了美国沙利文)

最近虽然中美之间的对抗的主旋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与今年2月份,“气球事件”双方关系瞬间跌入冰点来看,现在好歹是有了一些接触。如此一来,给人们造成了一种中美即将破冰,关系会得到缓解的错觉。但事实上,这都是美方造成的一种假象,要知道美方虽然在嘴上喊话中国,表示双方要加强沟通。但实际上,对我国的围追堵截政策,美国从未发生过变化,不仅拉拢韩国、日本等组成“反华小圈子”,而且还鼓动菲律宾在南海地区挑起争端,意图对我国的周边安全造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日韩三国举行军演)

而现在美方派出官员赴华访问,大概率上我们还是不要抱有期待。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还记得2022年11月,在巴厘岛,中美双方举行了会晤。在会谈期间,双方就中美关系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讨论,美方也作出了“四不一无意”的承诺。在当时,国内外媒体纷纷对中美双边关系的互动吸引了眼球。然而,在会晤后的美国,并未遵循此承诺,拜登政府要限制全面评估中国贸易的行为。美国言行不一的举动,令人怀疑“寻求接触”只是要中方配合美方作政治秀。

此外,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工作也早就不限于“情报”方面的工作,明里暗里已经出台了数不胜数的针对中国的方案。尤其是在2021年时,CIA 还酝酿了一个新项目,那就是成立“中国特别小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研究被美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的中国。对于中美关系是否出现变化,中国有句古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方要想解冻,应该在诸多问题上有所改变,但现在来看显然没有,甚至变本加厉。因此,对待美国,我们始终要清楚的一点是,看清美国的真实想法,时刻保持警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