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于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

这是谭震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他为人生性耿直,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从不忌讳,从不退却,人送他称号“谭大炮”、还有人叫他“谭老板”。

1967年的怀仁堂会议上,谭老板的名头就越来越响了,因为在会上,他又说了他人所不敢说之话。

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晚年回忆起谭老板在怀仁堂会议上斗争,还有那“就是砍头坐牢也要斗争到底”的铮铮之言,无不竖起大拇指,说谭老板是“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震林

然而,谭老板何出此言?这其中又有多少偶然而又必然的因素?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分歧初现,老板“放炮”

事实上,1966年5月,一段风雨年月刚刚开始之时,谭老板也同许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一样,对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根本来不及预料,事情的走向出乎意料。

而老一辈革命家们认识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很多艰难、复杂以及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兼任农林办公室主任,分管农业口的谭老板面对当时学校不上课,工厂不生产的情况,心中的忧虑越来越深。

他担心这样下去,如果农村也这样搞起来,八亿人口吃饭将成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铸

为此,他找到了刚刚去到中央工作不久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陶铸,诉说心中的疑虑和担忧。

最终,在陶铸的支持下,经过请示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他们起草了针对农村搞革命的规定。

规定比较细致,定下了许多可供落地实行的框框,比如:秋收大忙季节,应该集中力量搞好秋收、秋种、秋购;有些东西可以暂时停下来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定还特别要求:各级干部,应该在群众的帮助下,揭发错误,批评错误,改正错误。

也就是这份细致规定,再加上是以中央的名义下发的,对于农村生产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而另一伙人当时看到这份文件,却很是恼火,在他们的眼中,显然完全看不到这份文件对于稳定农村形势的重要作用。

再后来,这份文件也就成了他们指责批评陶铸的重要内容。

1966年秋,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伯达

会上,陈伯达作了报告,引起了诸多老同志们的反感。

谭老板在同陈正人、江一真等老同志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议论起了陈伯达在会上所作的那份报告,觉得报告中有很多片面性的东西,不那么实事求是,而且看待问题上纲上线。

江一真提及:“有不少省委书记其实并不同意陈的报告。”

一向快言快语的谭老板,也针对报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讲了更加不好听的话。

而也就是几个老同志的这些议论,被有心人听了去,很快就捅到了上头,同时在小报上登了出来,加以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谭老板是谁,人称“谭大炮”,即便是小报上登了批评了也不能改变他原本的想法,有意见就是有意见,他不只是要在会下议论议论,还是要“放炮”的。

果不其然,在正式的小组会上,他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报告,讲群众观点……没有强调党的领导,光讲群众,没有党的领导。”

报告的作者陈伯达就作出驳斥,又扯了多数、少数的问题,谭老板一听就火了,直言:“怎么,少数就好吗?多数就不好?在农村,地富反坏是少数,贫下中农是多数,这怎么理解?”

这句话可以说是一下子戳到陈伯达的理亏之处,很刺耳朵,谭老板由此招致了不满

而后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些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龙、周恩来

贺龙元帅的家,没法住了,只能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住到了中南海里面,后来又有广播车开到贺龙元帅在中南海的住所门口,昼夜不停地喊口号。

无奈,周恩来总理只能指示有关人员,将贺龙元帅转移到了西山……

谭老板当时听闻这个事情,气得手直发抖,连连发出诘问:“这像什么话!”

“老板,得想想办法啊!”

此前和谭震林一起工作的陶铸,也受到了波及。

1967年1月4日下午,陶铸正和周恩来总理等人开会,而另一边,陈伯达等接见了武汉一个代表团,公开点了陶铸的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富春

为此,谭老板找到当时唯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富春,询问有关陶铸的问题,结果李富春也不知道。

谭老板当即就表示:“陈伯达有什么资格讲陶铸的问题?”

李富春:“这得问主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与秘书合影,陈伯达(右二)

据说,后来李富春真的因为这个事情去找了主席,结果主席也说不知道此事。

再后来,除了贺龙元帅、陶铸等,还有一些谭震林熟悉的老同志、老部下们也纷纷失去了工作。

其中一些人比较幸运,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但另外一些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那段时间,谭老板整日愁苦,他经常去看望被接到北京的那些老同志们,同大家谈心,而也就是在这个过程,谭老板越来越意识到,有些东西已经脱离了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老同志们对谭老板说:“老板,得想想办法啊!”“老板,这样下去不行啊……”

这些话语常常回荡在谭老板耳边,让他开始反思。

也就是这段时间,他同李富春、李先念、陈毅、余秋里等在京工作的老同志们聚在一起,交换意见,忧国忧民。

这期间,最容易“放炮”的谭震林说了不少出格的话,得到了老同志们的赞同,这充分说明,当时很多老同志们的内心真实感受和认知,同谭老板是一致的。

而这同时也为他们之后在怀仁堂会议上的举动做了准备。

“你陈伯达是干什么的?管这么宽”

不过在那之前,谭老板同另一伙人之间的抗争还没有完全表面化,而紧接着就发生了“渔轮停港”的事情。

1967年年初,全国各个渔场响应号召,搞起了运动,在公海上捕鱼的船队也闹着要紧跟步伐。

而水产部的同志们深知,要是在公海上闹起来,后果实难预料。

因为每条船上都有枪支弹药,如果发生冲突,混乱间再出点什么差池,那将是国际影响。

但是,谁也不敢作出在渔轮上不搞运动的决定。问题就这样最终摆在了谭老板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事不怕事,这是谭震林一贯的行事风格,他当即同有关方面的领导做了研究,权衡利弊,最终决定用水产部的名义给各个渔业公司发电报,命令出海归来的船队停港一周,集中时间做他们想做的事,然后再出海。

决定作出后,谭震林又就此事请示了周恩来总理,总理也明确表示支持

而也就是这样一件简单明了的事情,在当时,却出了另外的叉子。

一伙人反复追问,这个决定是谁作出的?

有工作人员说,是经周总理同意的,这伙人还不罢休,直接贴出大字报,说是“谭震林破坏渔业生产,罪责难逃!”

谭震林当时本来就反对打着革命的旗号“搞运动”耽误生产,而主张抓紧生产,结果到头来却被扣上了一顶破坏生产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伯达

为着此事,谭震林很是恼火,他给陈伯达等一伙人写了一封信,痛斥他们对自己的无端指责。

结果恰巧,在这份信件寄出后不久,陈伯达就打来电话。

电话里,陈伯达一上来就质问此事:“这样大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同我们商量,致使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谭震林接到这一通电话,一听就火了:“你陈伯达是干什么的?管这么宽!这样的事情,我们完全有权决定,并不是什么事都必须经过你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伯达

陈伯达闻言,就气急败坏地指责道:“你应该知道你们的决定是错误的,实际上破坏了抓革命、促生产!”

“谁破坏了抓革命、促生产?你们这是什么态度?”

谭震林举着话筒反问,嗓门大震得话筒嗡嗡作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伯达原本还想继续责问谭震林,结果没想到却踢到了一块铁板。

两个人就这样吵了半个多小时,最后不欢而散。

挂了电话,谭震林还是气呼呼的,骂这位“马列主义理论家”狗屁不通!

这件偶然而又必然的正面冲突事件,成为了后来怀仁堂会议的一个必然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仁堂

1967年2月16日,谭老板“大闹怀仁堂”,同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等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表达了不满,为失去工作的老干部们发声,进行了大义凛然的斗争。

也正因此,怀仁堂会议后,谭老板被诬为“二月逆流”,离开了北京,在广西桂林度过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艰难岁月。

1971年,毛主席在接见成都代表团的同志时,说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二月逆流”,不要再讲什么“二月逆流”了。

1972年,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后,毛主席亲口提及:“谭震林是个好同志……应该让他回来。”

由此,1973年,谭老板又重新回到了北京,继续工作。

1981年,邓小平在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小组负责同志进行谈话时,再言:“所谓二月逆流不是逆流,是正流嘛……”

这样梳理下来,将当年种种联系起来,也就能理解老一辈革命家晚年忆及谭老板“大闹怀仁堂”,为什么无不竖起大拇指,说谭老板是“这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震林

1983年9月30日,谭老板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自此走完了他大义凛然、守正不挠 的革命一生。

如今英灵已逝,但精神长存,有关谭老板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事迹,每每回想起来都是那么的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