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试问,古往今来,谁不会为头发而发愁呢?

星星白发,生于鬓垂。虽非青蝇,秽我光仪。

左思一篇《白发赋》,借白发之口,表达了衰老之后的无奈。

潘岳一句“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使“潘鬓”成了未老先衰的代名词。

因白发而惊心的诗人比比皆是,

岑参长吟“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李清照感叹“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李煜悲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纳兰性德更是直接说“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

一般来说,早生的白发怎么办呢?他们会选择拔掉或用镊子夹掉。

吴渊临水自照,忍不住叹一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

李白更离谱,与元丘生“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然后还把白发送给对方作纪念。

但如果白发越拔越多,发量却越来越少呢?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肯定会说:舍不得拔,真的舍不得拔。

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喜欢通过头发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最喜欢更头发“较劲”的,非杨万里莫属。

白了头发要写诗,掉了头发要写诗,看见自己的画像里头发少也要写诗。

不信就一起读读看吧!

《送沈虞卿秘盬修撰将漕江东二首·其二》

弃入修门访旧游,故人相见喜还愁。

茂林修竹君鬊碧,折苇枯荷我鬓秋。

莫把升沉著怀抱,古来览圣几公侯。

一尊追送江东棹,梦逐清波弄白鸥。

沈虞卿,即沈揆,字虞卿,号欣遇,宋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著有《野堂集》(已佚)。

对于今人而言,沈揆的名字可谓十分陌生,但是在中国文化史上,他的地位可不低。

宋孝宗时期,沈揆曾担任太子谕德,就是教太子读书,而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宋光宗。

能做太子的老师,自然是博览群书、学问深厚。不仅如此,他记忆力超群,考据、校勘了许多典籍,由他校勘出版的《颜氏家训》,是学术界中公认的最佳宋刻本。

他也很擅长交朋友,虽然自己写诗不多,但“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尤懋、陆游、范成大都不止一次地在诗中写过他,写诗赠他的文人更是不计其数。

孝宗淳熙九年,沈揆出任江东转运副使,这首诗便是杨万里在送别时所作。

“修门”本是《楚辞》中楚国郢都的城门,这里借指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的城门。

杨万里送别好友,心中乍喜还愁,喜的是相聚有日,愁的是即将分离。

鬊(shùn),意为头发。

他写好友头发青青如“茂林修竹”,自己两鬓斑白如“折苇枯荷”,借以劝慰朋友不要因为升迁或贬谪而郁结于心,要放开胸怀,享受生活。

用秋天折断的芦苇、枯萎的荷叶,来形容年纪老大、鬓发苍苍,如此寥落失意的比喻,在整个文坛都是相当清奇的。

《理鬊》

发脱心知不再生,新年底急顿星星。

边老柳也欺我,春里满头依旧青。

“理鬊”,不是今天的理发之意,而是整理头发。

大过年的,杨万里对镜梳理头发,看着头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头发掉了就不会再长会来,但是为了什么到了新年,突然又白了这么多头发呢?

城门边的柳树也欺负我,你看看它虽然也老了,但是春天一到,它就抽出茂密的枝叶,满头青翠。

杨万里真的好可爱,就像一个嘟嘟囔囔发牢骚的老头儿,指责柳树秋天掉落的枝叶会重新长出来,冬天枯黄的柳条会重新变绿,但是时光一去不复返,自己掉落的和变白的头发却无法再回来。

嗯,这个苦恼,个人表示感同身受。

《子年刘郎写余老貌求赞》

鬓少梳欲无,髭短镊更少。

搔鬓祗捻髭,觅句何日了。

写,意为描摹,照这样子绘画。

赞,旧时称颂人物的一种文体,多用韵文写成。这里特指“像赞”,即画像上的题词。

刘郎或许是一位画师,画了杨万里的画像,请求他在上面题词。

杨万里一看:嚯!画的是我的“老年妆”!

于是题了这首充满戏谑感的有趣小诗。

两鬓的头发已经很少了,想梳一梳都没什么可梳的。

嘴唇上的胡子短短的,如果用镊子拔掉一些,或许看起来会更年轻。

大概是因为我每天写诗时都苦思冥想,用手抓挠鬓发,或者揉搓胡子,所以它们才越来越少吧!

最后,他还忍不住自嘲:什么时候我才会不再焚膏继晷地寻章觅句呢?

杨万里是一位直言极谏的忠臣,是一位铁骨铮铮、敢怒敢言的大丈夫,但是在他的诗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个可爱的、永远充满童真的“老顽童”。

他的鬓发会变白,头发会稀疏,但那些孩童般的奇思妙想,那些活泼的幽默情趣,那些对生活、对世界的满满热爱,却仿佛永远不会变。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