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雾霾重现。

2022年岁末到2023年年初,中国北方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5省出现了一次长达11天的重污染天气过程,4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20个城市出现严峻污染,为近年来少见。

对于雾霾重现,而且力度不小,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直接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在稳经济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进展的定力不够,协同推动高质量进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政治自觉不够强,抓责任落实,抓污染减排,抓监督执法不够有力,甚至有的地方党委政府要求执法部门对企业进行零处罚。”

这一次雾霾,当然是给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峻影响,同时,也是对少数干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进展的定力不够”,在抓绿色进展的时候,不抓主要矛盾,只会将责任甩锅给烟花爆竹的摸脑壳决策的当头棒喝。

毋庸讳言,早几年前,某些地方的某些同志,出于追求增长数据的好看,出于对个人政绩的极度重视,对“生态优先、绿色进展”是很抵触的。他们不舍得关停排污企业,甚至直接指示对这些企业“零处罚”。

可是,抓绿色进展也不能啥都不做吧?于是就不约而同地找到了烟花爆竹这个替罪羊。他们对烟花爆竹整个行业的抹黑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出台政策禁燃禁放是力度空前的,连续推动对整个行业的打压是不计后果的。在他们看来,这里越强硬,就越能掩盖他们在其他关键领域抓责任落实,抓污染减排的虚与委蛇。

大力度禁燃禁放几年后,北方地区大规模雾霾出现等事实已经打脸了部分地区的摸脑壳政策。倒是烟花爆竹行业,在憋屈中负重前行,坚决按照安全和环保的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是国家标准出台。

截至2020年,烟花爆竹领域共公布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13项、国家标准55项、行业标准157项、地方标准33项,团体标准17项。2013年《烟花爆竹 安全与质量(GB 10631-2013)》等一系列烟花标准出台后,将烟花爆竹产品按照药量、规格及其危险性大小,分为A、B、C、D四级。其中,C级别中的部分产品以及整个D级产品,都可以在小区楼道燃放,深受市场喜爱,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城市烟花”。

二是行业全面进步。

烟花爆竹行业自我革新,在降污染、保安全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和经验。一是全国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烟花爆竹质量安全)等产业科研平台,为烟花爆竹产品、原辅材料、烟火药剂、作业环境、机械设备、工厂设施等提供专业检验检测、技术鉴定与评价;二是烟花爆竹产业目前取得了微烟无硫发射药、新型环保鞭炮、再生植物纤维烟花外筒等前沿创新成果300余个,研发出360环保烟花、水母烟花、环保型鞭炮、安全环保组合烟花等新型产品。

三是现实成效喜人。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公示的冬奥会开幕式焰火产品药量明细显示,冬奥会开幕式共发射烟花5986发,烟火药药量1.58吨。五个数据观测点中,奥体中心(鸟巢南1km)点测到的污染情况为——PM2.5燃放前为5μg/m3,燃放后为21μg/m3;NO2燃放前为10μg/m3,燃放后为29μg/m3,污染时长基本与燃放时间同步,污染时间很短。SO2值,燃放前和燃放后均为3μg/m3,无污染。这证明,烟花爆竹燃放对环境只能“即时影响”,并不是优良环境的敌人。

现实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得明白,做得理性。2022年底,内蒙古赤峰市推翻原有的禁放政策,出台烟花新政。新政一个重要的点是,在任何时段、任何区域都“同意燃放《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1-2013)规定的C 级、D级中的喷花类、旋转类、玩具类及D级中组合烟花类(仅限喷花组合)产品”。

此外,长沙市在充分听取民意之后,果断叫停拟出台的禁放政策;河南在各方经过三年困难博弈之后,马上废止“一刀切”全域禁放政策……

要安全,要环保,刘炳江给出了方案: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稳妥推进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清零。高质量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连续推进锅炉、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开展重点行业VOCs深度治理。加强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成品油全链条监管。着力推进天然气管网、电网、热力管网、铁路专用线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港口码头、大宗货物运输企业推动电动重卡等清洁运输方式广泛应用。

事实不容无视,科学不容亵渎。烟花爆竹对环境污染的“贡献”不如某些人想象,“禁放令”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也不如他们的想象。做工作,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领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