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 | 拙棘
本号原创
一张语文试卷大致由三部分构成:
判断、选择、填空、默写等小题;
阅读理解;
作文。
这三部分考察的能力略有差异:
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词、语法、诗句等语言要素的掌握是否精确熟练;
阅读理解顾名思义,考查的是学生能不能通过阅读理解作者的意思;
作文考查的则是表达能力。
粗略来说,语文就是一门教学生以语言为中介,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课程。掌握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是理解表达的前提。字词是砖块,语法是钢筋,组合在一起就可以造出各种形状的文字建筑了。
我们既要能看明白建筑大师的作品好在哪里,也得学着自己造房子,造出美观结实的房子,最好别人一看就能明白功能分区和动线是怎么设置的。
如今的语文教育过分强调美育,这尤其体现在作文的评判取向上。我们的作文训练似乎很少把重心放在“把事情说明白”上,追求的恰恰是云缭雾绕、花里胡哨。

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当然是可教的,但大概也是最难教的。它们往往是在生活、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别人最多只能偶尔提点,而无法直接、系统地教。
坦率说,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本身也没有太好的审美、感受能力,正如一位朋友所言:
“虽然这个地图炮很不礼貌,而且有大范围误伤,但我一直觉得中学语文老师是最典型的没有受过扎实的大学文科教育、既不懂方法也没有知识,却偏偏特别喜欢标榜自己独立思考、展示自己有良好品味的群体。 讲白了就是附庸风雅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所以中学语文的推荐书目翻来覆去就是余秋雨、周国平、龙应台、房龙、挪威的森林、麦田的守望者、狼图腾、瓦尔登湖、傅雷家书、飞鸟集。”
总之,美育难且危险,很有可能不仅没教出真正的品味,还让人失去朴素直白的感受力,变得造作肤浅。而事实上,精准的用词、清晰的叙事/说理本就能营造出极大的美感。那种像是抹满了糖精的美文一点不美。
热门跟贴